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3年8月,联共(布)中央通过决定,在高等学校、技术学校等学校中,绝对禁止在上课时间举行各种社会活动和集会,同时禁止学生在学习时间从事社会工作;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每人以一种为限,活动时间每周不得超过4小时;党、青年团、职工会不得在休假日举行集会和会议,不得在休假日加重学生的社会活动。以上决议(     
A.推动了高等院校的学制改革B.有利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C.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D.反映了教育理念的重大转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3)。



1886- -2002 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

——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

——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917—1940年苏美两国经济均出现增长的相似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3 . 苏联画家尤里·皮门诺夫在创作于1927年的作品中,描绘了工人们正在工地的前台辛勤地工作,苏联工人绝大部分是白色人种,但画家在画作中把一些工人的脸和身体的颜色画成了黑色。尤里画作的这一表现方式(     
A.凸显了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B.强调了一五计划中重工业的发展
C.反映了画家艰苦的生活环境D.体现了冷战背景下苏联绘画特点
2023-11-10更新 | 310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仅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就掌握了生产合成橡胶及各种优质钢材等的能力。到1937年,苏联几乎各类工具和机床生产都大幅现代化了,大多数新车型是外国设计的仿制品,但复制和创新几乎完全是由苏联工程师和工人进行。由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       
A.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做法B.得益于人才与技术的结合
C.实现了市场与计划的结合D.根源于新经济体制的推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广东·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       
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
2023-07-17更新 | 3838次组卷 | 27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天津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2年,列宁在答复外国记者提问时说到,“掌握在私人手中、大多数居民所从事的规模很小的生产,提供的利润最多”。他还曾明确指示,“要尽可能慎重,以免因不得当的干涉而妨碍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据此可知,列宁(     
A.肯定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利用市场体制促进农业发展
C.支持经济中出现的新气象D.主张把小农引向公有制轨道
2023-02-22更新 | 238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5年苏联首先取消了面包和面粉、米的配给制;1936年初,工业品供应也逐渐取消配给制。1937年与1932年相比,零售商品流转渠道供应的重要日用工业品和食品增长明显,如砂糖增长1.92倍,灌肠和熏制食品3.90倍,靴子1.18倍,自行车3.2倍,手表7.2倍。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苏联(     
A.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国民经济恢复B.工业基础改善促成落后面貌改观
C.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高速发展D.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众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无论是苏俄内部还是列宁,他们都认为新经济政策是“暂时”的退却,但列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产生了不同看法,他将新经济政策看作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列宁认识的变化(     
A.肯定了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B.指明了苏俄革命发展的方向
C.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适应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9 . 1931年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作人员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苏共提出“布尔什维克必须掌握技术”的口号,号召“向所有的人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使自己成为专家、能手”。这(     
A.缓解了经济危机的破坏B.推动了斯大林模式形成
C.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国策D.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2022-08-14更新 | 71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10 . 1926-1931年,苏联的进口额中90%左右是机器设备的进口。至1937年,除了一些起样品作用的设备外,苏联几乎不再进口一般的机器设备。这一变化表明苏联( )
A.独立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B.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较小
C.农产品进口贸易不断扩大
D.已跃升为世界工业的头号强国
2022-07-09更新 | 33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