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1年,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应当实行最高速度的政策”即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去发展重工业。否则,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据此推断,斯大林提出高速度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基于(     
A.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B.服务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C.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D.维护苏联民族独立的需要
2024-02-05更新 | 201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指出:“如要求尽量运用农业资金以从事工业建设,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不仅是与农民在政治上的破裂,而且也是破坏工业本身的原料基地,破坏其国内市场,破坏输出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平衡。”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对工业从农村吸收资金有所限定B.利用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工业建设
C.确立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重点D.积极调整国民经济严重失衡局面
2024-01-26更新 | 15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某学者对二战后初期苏联几种政治力量的相关论述。可见,该学者意在阐释(     

政治力量

特征

苏维埃政府

威望空前提高。

上层人士

战时和西方有一定交往,对西方有较全面认识。

复员士兵

常聚集在酒馆议论出国作战见闻,形成“小酒店民主”。

普通民众

希望和平稳定、提高生活水平。
A.斯大林体制是战胜法西斯的根本保证B.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初见成效
C.苏联已经初步具备了经济改革的条件D.和平发展成为国际形势主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7年苏联开始对劳动英雄实行高标准退休保证金待遇。1928年苏联第一个关于养老金待遇的国家法令规定:男子从60岁、妇女从55岁起享受养老金。1933—1937年期间,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对主要工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附加优惠待遇。这些措施的实行(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一定保障
C.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D.深受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图为一幅收藏于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的海报,这幅海报的政治寓意是(       

B.B.兹沃雷金《红骑士与黑暗力量的斗争》,1919 年
A.俄罗斯打败拿破仑入侵B.工农联合保卫苏维埃
C.人民奋起推翻沙皇统治D.军民一心抵抗法西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斯大林执政时期,机器拖拉机站不仅为集体农庄提供技术服务,更是直接管理农庄计划的领导者、组织农庄执行指令性计划的直接监督者。到了1958年,机器拖拉机站陆续改组为技术修理站,并由此逐渐过渡到把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机器拖拉机站的改组(     
A.打破了农村计划经济体制B.取消了农庄的指令性计划
C.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D.加速了农庄的市场化转型
7 .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苏联某一时期时说:“运用机器和加强教育……照明和供暖都很好的工厂,现在能使数百万工人冬天也能像夏天一样有效地劳动……拖拉机的运用加速并减轻了劳动,尤其是翻耕,它过去总是给俄国农业造成难以克服的问题。”这说明苏联(     
A.工业化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B.新经济体制优势明显
C.农业与工业实现了协调发展D.与美国矛盾逐渐缓和
2023-12-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12月诊断考试(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3)。



1886- -2002 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

——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

——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917—1940年苏美两国经济均出现增长的相似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斯大林与布哈林围绕着新经济政策的斗争中,斯大林取胜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的政治体制使他拥有组织上的优势。但是,他终究是得到了中央全会多数领导人的拥护。这说明他的胜利背后有其社会基础,这样的社会基础不利于推行新经济政策,而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这说明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历史传统的影响B.缺乏相应的政治改革
C.建设理论未得到发展D.急于发展的赶超心理
2023-10-11更新 | 168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都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对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道路
C.列宁的改革,形成了后来苏联的经济模式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焕发了生机
2023-09-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