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7 道试题
1 . 如表反映了1924—1939年苏联人口阶级构成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实施了(     
年份集体农民和合作化手工业者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地主、商人和富农
19241.3%75.4%8.5%
19282.9%74.9%4.6%
193947.2%2.6%0%
A.农业集体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计划性经济D.新经济政策
2024-04-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第一时间,中国知识界就做了相关的报道和研究。从那以后,就一直没有中断。至今已有100多年。这100多年的研究史出现了4个高潮时期。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以民生主义来解读“新经济政策”,弥合了双方的理论差异。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积极响应这一政策,指出其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抽象原理和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第二次高潮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借鉴“新经济政策”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刘少奇提出过渡理论,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不要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三次高潮在20世纪80年代,以杨承训为代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这条主线,分析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经济成分、引进外国资本、改善上层建筑等一系列问题。第四次高潮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很多学者从现代化、俄国历史整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角度来研究,视野更加宏大。

——摘编自《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研究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指出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对“新经济政策”形成两种解读的出发点。
(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学者对“新经济政策”研究的视角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4-05-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列宁去世后,苏联一直面临着帝国主义发动世界大战的威胁,1927年苏联驻波兰大使被刺,整个西方世界借此掀起新一轮反苏浪潮,甚至主张对苏进行“十字军讨伐”。对此,斯大林明确指出:“国际形势已经开始起根本性变化,只有全力实行高速现代化、工业化,并通过出口更多的粮食换取外汇用以购买工业化所必备的工业设备。”材料说明苏联模式的产生是(     
A.出自斯大林个人主观意识B.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物
C.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D.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成果
2024-05-2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表为1913~1926年俄国大工业总产值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     
产品种类计算单位1913年1920年1925/26年度1925为1913年的%
大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2.5114.1077.3975.5
其中电力亿度19.429149.4
煤炭百万吨29.18.725.7788.5
石油百万吨9.23.78.390
生铁百万吨4.20.112.252
百万吨4.20.192.9169
万吨19.721.7110
砂糖万吨134.65.1106.479
纺织工业产值亿卢布28.862.7120.9972.7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重重B.新经济政策探索正确
C.工业化建设迅速改变苏联面貌D.斯大林模式成效显著
2024-05-14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1913-1926年苏俄(联)西伯利亚的粮食生产情况(单位:万吨)。图中变化能够说明当时苏俄(联)(     

A.政策调整的合理性B.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C.重工业的基础雄厚D.计划经济体制建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下图反映的是俄国1917—1922年人口数量变化情况。与这一情况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俄国1917—1922年人口数量变化(单位:万人)
A.经济政策的调整B.小农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C.严峻的政治形势D.工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
7 . 如表是1926年与1939年苏联人口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人)。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时间总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占比农村人口占比
1926年147.026.3120.717.982.1
1931牢170.656.1114.532.967.1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蓬勃开展B.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日渐凸显
2023-12-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不同时期俄国(苏联)农业生产的情况,造成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粮食税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D.工业化的推进
2024-04-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1924—1926年在批发商业中苏联的国营商业与私营商业的比例示意图:(单位:%)这一变化(     
A.扭转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B.促进了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
C.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巩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024-02-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面为苏联(俄)某一时段工业产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工业产值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战争的爆发B.勃列日涅夫改革C.经济政策的调整D.戈尔巴乔夫改革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