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7 道试题
1 . 如表是1926年与1939年苏联人口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人)。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时间总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占比农村人口占比
1926年147.026.3120.717.982.1
1931牢170.656.1114.532.967.1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蓬勃开展B.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日渐凸显
2023-12-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下图反映的是俄国1917—1922年人口数量变化情况。与这一情况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俄国1917—1922年人口数量变化(单位:万人)
A.经济政策的调整B.小农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C.严峻的政治形势D.工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
3 . 如图是1924—1926年在批发商业中苏联的国营商业与私营商业的比例示意图:(单位:%)这一变化(     
A.扭转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B.促进了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
C.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巩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024-02-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人类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总结大国成功的经验,吸取大国衰败的教训,是所有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望的国人所必需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回顾英国从崛起到衰落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凭借的是它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制度文明,而这种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进步的潮流,吸引着世界各国争相效仿。1870年以后英国开始衰落,也是因为他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碍其继续创新,因而慢慢落伍,成为二流国家。我们研究英国的崛起,正是要研究导致其崛起的各种因素,并且揭示它们的必然性和它们的内部联系。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当你致力于分析美国的现实境况并探索他的未来时,由于两个重要的区别,有必要牢记苏联所面临的困难。这两个区别是:第一,尽管有人会说,在以往的几十年里,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比苏联衰落得相对快些,但他的问题远不如他的对手苏联严重。况且,美国的绝对实力(特别是在工业和技术领域)远比苏联雄厚。第二,与同一个僵化且控制甚严的大国相比,美国社会那种结构松散和自由放任的特性,有可能在适应变化的环境方面赋予他更好的机会。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衰落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美国衰落进程中依然存在的优势。
2024-01-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变化(     
A.出于增强国防的需要B.源自于指令性计划体制
C.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衡D.旨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2023-10-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都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对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道路
C.列宁的改革,形成了后来苏联的经济模式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焕发了生机
2023-09-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是1939—1975年苏联社会群体变化情况(单位:%)。这一变化说明(       

1939年

1959年

1975年

工人

33.5

49.5

60.9

社会雇员

16.7

18.8

22.0

农民

45.3

31.71

17.1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B.战后经济改革取得突破
C.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D.农业集体化的持续推进
2024-05-31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历史预测押题密卷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实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的现象依然盛行,由此诱发的社会问题依旧突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反映出(     
A.农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B.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波及D.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
2024-05-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苏联多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不断加大农业补贴(下图为1969—1980年苏联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补贴变化折线图,单位:亿卢布),但成效有限。这一结果表明苏联(     

A.粮食产量大幅增加B.计划经济模式极具活力
C.偏离社会主义方向D.改革没能突破传统体制
2024-05-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选修)(二)历史试题
10 .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走向富强的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走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苏联继续实行这一工业化发展战略直至国家解体。——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阵痛》1949年后工业化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第二阶段为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工业化进展迅速。
——摘编自赵英《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成就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的数据,分析英国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苏两国工业化建设的联系与区别。
(3)综上所述,归纳工业化发展的共同因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