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4世纪,英国学者约翰·威克里夫将拉丁语《圣经》翻译成英文。对此,一位英格兰修道院院长谴责道:“他把《圣经》变成了普通的物品。相比以前只对博学的神职人员开放,现在它对平信徒和妇女开放教士的神职变成了平信徒的游戏。”这表明,威克里夫的行为(     
A.促进理性主义精神传播B.旨在推动文化教育普及
C.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D.冲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封臣要效忠封君,要尽一定的义务,主要的义务是服兵役,要宣誓”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到来前,英国的森林资源已消耗殆尽。1500年—1630年间,英国木柴价格上涨了7倍,一般老百姓根本无力购买,因缺乏取暖燃料而冻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木柴价格上涨引发普遍不满,“达到了引发民族危机的程度”。英国主体能源从柴薪过渡到煤炭是循序渐进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早期,煤炭未能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詹姆斯一世允许曾备受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150万吨。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是法国的30倍。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增加了18倍。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了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近150年。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

——摘编自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摘编自钱乘旦《中世纪西欧的几个特点》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被迫为主人负担的义务。概括“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在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的新变化,分析指出当时出现的“体制外的异己力量”及其发展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绘画作品《中古西欧的“三种人”》(如图)中,左边的僧侣是祈祷的人,他们关心人的灵魂;中间的骑士是为国王和封建主作战的人;右边的农民是劳作的人。而手工业者、商人处于序列之外。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A.社会结构等级化特征B.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
C.庄园制阻碍城市发展D.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5 . 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不死,人人都有来世,并为现世的恶人与善人建构了不同的彼岸世——地狱与天堂。基督教一方面承认人有原罪,另一方面指出任何人都不是因为原罪而是因为自己作恶才坠入地狱的。这说明基督教(     
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B.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有劝善抑恶的社会功能D.严重束缚人们个性发展
2023-06-30更新 | 170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076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主教的任免权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德意志各大封建主反抗亨利四世。1077年,在空前的威胁下,亨利四世不得不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地赶到意大利卡诺莎向教皇“悔罪”,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     
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B.基督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
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D.各大封建主是神权政治的重要支柱
2023-06-22更新 | 47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2世纪,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除了必须阅读的《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外,也会阅读古典拉丁文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一些教会学校还开设法学、医学等方面的课程。这反映出(     
A.教会对文明发展具有多元作用B.基督教文明具有多样化特点
C.基督教垄断了欧洲教育与文化D.教会推动了世俗教育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1122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订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按照该协定,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放弃了帝国境内的主教册封权,而教皇则承认皇帝拥有世俗册封权;公元1131年列日宗教会议上,教皇英诺森二世头戴装饰华美的三重冠,骑着白马,以罗马皇帝般的盛大仪式进入会场,德意志国王洛泰尔三世亲自为其牵马;此外还有著名的“卡诺莎之辱”和“阿维农之囚”。这些史实反映出(     
A.君权神授强化王权B.王权与教权长期的依存与斗争
C.教皇地位不断衰落D.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婴儿出生后要到教堂受洗、起教名、指定教父。长大后要定期到教堂做礼拜,聆听牧师讲解《圣经》,向牧师忏悔过错。结婚时到教堂举行婚礼,在上帝面前表示对婚姻的忠诚。死前请牧师做弥撒,死后则安葬在教堂旁边的墓地中。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基督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B.基督教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C.基督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D.基督教对战争的影响
2023-06-10更新 | 142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龙河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世纪晚期,十字军在宗教狂热的驱使下去拯救圣墓,当他们终于攻占了耶路撒冷之后,便试图打开圣墓,期望证明上帝在世间的存在,证明永恒而神圣的东西与有限的东西的结合。然而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圣墓中空空如也。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       
A.上帝在人的内心而不在身外B.人文主义影响巨大
C.耶路撒冷本身是伊斯兰教圣地D.理性主义启蒙引导
2023-05-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