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是:
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C.商鞅变法D.吴起变法
3 . 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   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三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和影响。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
(3)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
2020-10-13更新 | 527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高三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历史试题

4 . 材料   针对传统官学有名无实的现状和科举取士仅凭试卷定弃取的弊端,熙宁四年,王安石在太学推行“三舍法”,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建立长期的、系统的考察制度来培养选拔人才。1072年,王安石主编的《三经新义》颁于学校,作为教科书。1079年正式形成学令公布。“三舍法”规定:太学生员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个等级。外舍生每月进行一次“私试”,每年进行一次“公试”,第一、二等者升入内舍生;内舍生二年进行一次“舍试”,得优、二等的升上舍生,升舍时还要参考每月所记学生的品行和成绩,决定是否升舍;上舍生根据累积的考试成绩和平时学业品行分为三等,上等直接任命为官,中等可直接参加殿试,下等可直接参加省试。元明清的学校基本沿用“三舍法”升补学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三舍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三舍法”。
5 . 从分析的结果来看,下列哪一现象最有可能成为商鞅变法推行“郡县制”的原因
A.“诸侯朝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2020-05-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6 . 材料 王安石为推行新法,在熙宁年间对官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改革内容主要是与变法密切相关的官僚机构和人才问题。王安石对一些闲散机构未加裁除,而是依照循名责实原则部分地恢复其职掌,如兵部原仅管文书,变法中成为推行新法的阵地,可以“教阅诸路保甲”。同时设置新机构,如制置三司条例司,它名义上是理财机构,实际则是主持变法的总枢纽,为“中书之外又一中书也”。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对老弱无能者给以照管宫观等闲差,对反对派对采取调离中央或降黜的方法而极少免官。王安石还主张高薪养廉,尤其是大幅提高基层官员的俸禄。王安石认为整顿官制要从官员的培养、选拔的源头抓起,熙宁四年,王安石下令改革科考内容;力图选拔一批改革人才。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熙宁官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熙宁官制改革。
7 . 商鞅认为:耕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而诗书不利于人们专心耕战,必须严加禁止。据此可知商鞅
A.反对儒家说教B.提倡礼法并用
C.主张奖励军功D.倡导无为而治
2020-02-0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A.推行县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
2019-10-17更新 | 223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9 . 北宋末期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考生需要考
A.策论
B.诗赋
C.戏曲
D.小说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自北宋至今,对于它的评价充满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取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熙宁变法期间,推行青苗法的提举官以多贷为有功,不问民之贫富,强行“抑配”,各级官吏则假新法之名而循私舞弊,与民争利,搞得“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当时的煕宁变法起码应该考虑“理财”和任贤授能、礼义教化如何协调并进的问题,而神宗却一味地强调“当今理财最为急务”,王安石也俯就、迎合这一旨意,强力推行新法,致使旧党“诸公退散”,新党又越次提拔了一些并非品学兼优的“晓财利之人”,为以后激烈的党争埋下了祸根。

——摘编自李存山《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的背景以及“理财以农事为急”的目的。
(2)材料二揭示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据此谈谈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启示。
2019-07-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