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日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世纪末,一些重要报刊上登载的关于政治性的文章迅速增加,《时务报》《国闻报》的读者群在不断扩大,这反映了(       
A.西方文化逐步得到国人青睐B.革命与立宪之争受到关注
C.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传播
2023-11-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维新志士在变法过程中认识到科学的潜在功能,尝试运用科学方法改造传统,有学者将其提炼为“方法论科学观”。下列选项中符合“方法论科学观”理念的是(       )
A.中体西用B.革故鼎新C.实业救国D.实事求是
2023-11-01更新 | 18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4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维新变法期间创办的《时务报》论说文中涉日篇目统计,对如表解读合理的是(     
梁启超汪康年麦孟华徐勤章炳麟欧榘中汪大钧读者来搞佚名合计
全体5915124222136115
日本364541225059
比例61%27%42%100%50%100%100%39%0%51%
A.《时务报》激发了抗日热情B.甲午后民众民主意识浓厚
C.甲午战败推动国人关注日本D.维新派主张联日抵制欧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94年,翁同龢在读到《新学伪经考》后,在日记中评论康有为说:“真说经家一野狐也”。赞同变法的大臣孙家鼐读了《孔子改制考》之后,也忧心忡忡,“窃恐以此为教,人人存改制之心,……是导天下于乱也”。这说明(     
A.变法冲击了儒学的地位B.维新思想冲击晚清统治基础
C.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D.改革势力之间尚未达成共识
2023-10-18更新 | 60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平许济洛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光绪帝下诏变法后,维新派将新旧之论上升为“正邪之论”,凡是不支持变法的,皆为邪。谭嗣同就曾建议光绪帝将公然质疑“正邪之论”的举人处死。由此可知,维新派的这些做法(     
A.旨在加强思想动员B.挑战了皇权的威严
C.加快了改革的进程D.易使自身陷入孤立
6 . 甲午战争后,“开议院”已成为当时的流行语。但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并未提出“定宪法、设议院”,也不赞成速开议院。康有为的做法(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固守“中体西用”思想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巩固了传统封建制度
2023-10-1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依据西方的天赋人权论,重新塑造了孔子形象,把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统统说成是孔子所创,力图使西方民主思想在观念和语言上呈现为中国化。这一做法(     
A.消除了变法图强的阻力B.有利于中西方文化融合
C.配合了清末新政的开展D.启迪了新文化运动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人士在民间积极组织各种“不缠足”组织,以“天赋人权”和进化论为思想武器,抨击女子缠足陋习。他们要求加入“不缠足”组织的女性及其亲属也不得缠足,同时解决不缠足女子的婚配问题,由参会同志相互结亲。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A.以西方民主思想为指导B.确立了婚姻自由的原则
C.改变了男尊女卑的观念D.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提出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坚决反对。清廷却在1905年主动废除了科举制。这表明(    
A.科举制失去选拔人才的作用B.慈禧太后的阶级立场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C.康梁思想得到清廷的认同D.清朝选官制度被动革新
2023-10-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康有为明确称“(孔子)改制而曲成万物、范围万世”,则“天下古今大小一切”事皆应纳入孔子改制范围之内,亦当由孔子义理和制度来加以判断和衡量其是非对错。《万木草堂口说》中他称“以《仪礼》合律例读,便知今皆孔制”。康有为的这一思想(     
A.试图突破“中体西用”的束缚B.意在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C.扩大了政治革新的社会基础D.体现出对儒学的理性反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