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古以来,人类只能依赖于自然条件进行食品贮藏保鲜,直至19世纪罐头的现推动了贮藏保鲜方法的重大变革。

大事年表

1795年,法国政府悬赏征集军粮长期保存、防止腐烂变质的方法。

1809年,法国人阿佩尔采用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帕兰扎尼的加热密封法,为拿破仑军队发明了玻璃瓶装罐头。

1810年,英国人杜兰德发明锡铁罐头,罐头很快成为英国海军标准口粮。

1830年,美国辛辛那提建立了最早的肉类罐头工厂。

19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商店开始向民众提供鱼罐头和肉罐头。

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展出了大量罐头产品,包括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罐装火腿等世界各地食品。

19世纪50年代,铁路大量建成和冰采集技术的发展,延长了罐头食品的保质期,保障其从资源丰沛的产地调运到城市。

——《罐头曾经的快生活方式》


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对19世纪罐头食品的兴起和发展撰写一份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
2024-02-05更新 | 63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罗马帝 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这些工程能够完成,主要是因为(     
A.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B.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
C.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D.城市兴起发展的推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便将中国通过科举,即统一考试的选拔人才模式,向本国做了详细介绍和推荐。其中,英国人对此最有兴趣,英国当时的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士手段,机会均等,公开考试。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屈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西方结合当时的工业革命和民主、人权的需要,将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实用技能、心理素质,统统纳入考试的内容。除了笔试方式,欧美“科举”中最重要的是口试和面试制度的确立,比中国的“殿试”,由皇帝一人御笔钦点手段,更为完善和科学。

——《14世纪欧洲人曾将中国科举制度推荐到各国》

材料二: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立了“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中华民国政府制定、颁布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文官惩戒条例》等,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中国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国民政府对非国民党员采取限制政策,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公务员法难以推行,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连形式都没有。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内容,说明中国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影响。对比科举制,西方选官制度有何新发展?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内容,简要评价中国近代文官制度。
4 . 下面是法国宪政之路进程示意图。据此可知,法国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A.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宪政之路B.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观察下图“北宋纸币铜板拓片”:顶部画有一串圆形钱币,数量和票面额度相关中间书“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营,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的字样;下方则是房屋和搬运货物的人像。此图文材料在本质上(     
A.说明了大宗商品交易的需要B.展示了世俗生活的景象
C.反映了当时商业发展的水平D.印证了纸币的主导地位
6 . 2001年前后,国内著名媒体《羊城晚报》先后刊载了《机遇轻叩广东人饭碗》《跨 国公司在想什么》   《“英语经济”应运而生》等多篇报道文章,这些报道的主题是基于深刻洞察,引发很大社会反响(     
A.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创业大潮B.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状况
C.国企改革带来就业观念变化D.亚洲金融危机产生持久影响
2024-01-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制。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 成为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由以实践经验为主转为以科学理论为主。这一变化说明(     
A.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B.西方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C.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D.技术革命推动学校教育产生
2024-01-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顾炎武在《郡县论》中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顾炎武认为郡县制(     
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是百家争鸣达成的共识D.加强了君主专制
2024-01-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末清初,名医吴有性推究病源,就所历验,并著论制方,一一辨别。古无瘟疫专书,自有性书出,始有发明。乾隆末,刘奎著《瘟疫论类编》及《松峰说疫》二书。又以贫寒病家无力购药,取乡僻恒有之物可疗病者,发明其功用,补本草所未备,多有心得。1910年医学家丁福保撰写《急性传染病讲义》,介绍这门学科产生的由来、代表人物以及新知识的内容。在其影响下中医界迅速接受了“细菌学”和“传染病”的学说,并把它纳入中医学知识体系中。

——高晞《疫病的现代性:从“瘟疫”到“传染病”的认知嬗变》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类疫病肆虐。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机制,组织群众先后开展以清洁大扫除、反对美国“细菌战”和“除四害”为中心的三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教育和文艺界人士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也积极进行科学防疫治疫宣传,将“防病”“医愚”与“治心”相结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黑热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人口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依据材料一,概括医学家们的贡献,并对他们予以评价。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内容,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措施发挥的作用。
10 . 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     
A.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影响B.医疗体系具有明显的霸权国家特征
C.“自由、平等、人权”思想的虚伪性D.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