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99 道试题
1 . 印欧人的迁徙历时数千年,开始之时,世界上只有零星散布的个别文明中心。印欧人迁徙大体结束之时,奴隶制国家由点到面,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一度横跨三洲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其主体民族都是印欧人的后裔。由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       
A.扩大了游牧文明的影响B.统一了欧亚非主要文明
C.密切了文明之间的联系D.促成了奴隶社会的转型
2024-06-03更新 | 210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与古代文化典籍有关。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中的“解民生之多艰”源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的“止于至善”源自《礼记》。这表明(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的思想观念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2024-06-03更新 | 131次组卷 | 46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亚洲进口商品的情况(计算单位:荷兰盾)。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荷兰(     

A.大众生活方式发生变化B.垄断了东方的商品贸易
C.重构了全球的生产分工D.工业革命增加原料需求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对孔子的评价及当时的文化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统治者对孔子的态度。

材料二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规模看,15世纪(明中叶)到1820年,中国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1750年,中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2﹪,而全欧仅占23﹪;直到1820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总量的32.4﹪,居世界第一位。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国没有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并概括推动1750~1850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
2024-05-1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16世纪下半叶,欧洲陆续出现葡萄牙人的《中国报道》等记述中国的著述,种类繁多,如《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国植物》《中医津要》《中国礼仪论》等。他们还将儒家的“四书”译为西文出版,既为欧洲“汉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亦促成欧洲社会“中国热”风潮出现。

——摘编自马建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但是“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赫尔德认为“这是一个为避免犯错误而仅有一个人干活的群体……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19世纪时,欧洲流传一个比喻“这个帝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当更多的欧洲人这样看中国时,他们的军舰来叩关了。

——摘编自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

(1)据材料一,概括16至20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认识的变化。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

——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说明其意义。
(3)综上所述,就现代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实现自身价值?
2024-05-1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面所示资料集中反映了欧洲中世纪(     
教育目的宗教化
科学要报从神学,神学理论高于其他知识
培养教会人才,扩大教会势力,巩固封建统治
教育内容神学化
教育内容主要有神学和七艺,神学有《圣经》、祈祷书和教会礼仪;
七艺主要由古希腊内容演变而来,经过基督教改造,为神学服务
教育方法原始、烦琐、机械
维护神学和教会色对权威,要求学生盲目服从《圣经》和教师
学校个别施教,纪律严格,体罚盛行
A.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B.宗教改革兴起的根源
C.基督教服务于王权
D.基督教传承世界文化
2024-05-1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以华北、华东为试点,展开高等院校的调整与改革。如表为部分高校院系调整情况。这一调整(     
部分高校院系的调整及重组情况
学校性质并入迁出
清华大学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1.清华大学工学院
2.南京大学工科各系
文、理、法学院
北京大学综合性大学1.清华大学文、理、法学院
2.燕京大学文、理、法系
浙江大学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之江大学土木、机械系文学院并入之江大学
工学院独立学院1.南京大学工学院
2.金陵大学电机工程系
3.之江大学建筑系
天津大学1.南开大学工学院
2.津沽大学工学院
A.提高了群众文化素质B.促进了向社会主义转变
C.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024-05-1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郡一县
汉朝州一郡(国)一县
唐朝道一州一县
宋朝道(路)一府、州、军、监一县
元朝行省一路、府一州一县
明朝省一府一州一县
清朝省一府、直隶州一县、散州
A.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B.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D.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2024-05-11更新 | 29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D.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
2024-05-09更新 | 252次组卷 | 30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中华文明的特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是中华文明有别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最突出的特点。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以和为贵”的理念始终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

阅读材料,选择中华文明的两个特性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