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头会箕敛”在现代汉语中是形容赋税繁重的成语。史书记载:“吏到其家,人头数数出谷,以箕敛之。”下列赋税制度与其记载最为接近的是(     
A.口赋B.“税民资”C.租调D.“科差”
2 . 先秦时期,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可分为三类:礼、乐为一类,培养行为举止和道德情操;书、数为一类,注重获取知识并能够运用于日常生活;“射”“御”为一类,注重身体健康。据此可知,当时的教育(     
A.突出人际关系的和谐B.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C.肯定平民的主体地位D.强调德育的先导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表为1851—1861年常关(政府设立用来征收国内商品贸易税的关卡)关停启用状况的统计。这一现象说明(     
时间1851年1853年1854年1855年1861年
状况武昌关(1859年复开)扬州关(1859年复开)、芜湖关九江关(同年复开)赣关(今赣州、1859年复开)浒墅关(今苏州)、北新关(今杭州)
A.列强加紧经济侵略B.政局动荡影响区域贸易
C.政府抑商政策松弛D.关税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2024-05-07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世纪,画家维米尔创作的部分油画展现了市民家中挂着的地图或者摆放的地球仪。画作中的市民无不以拥有来自中国的瓷器、丝绸,来自美洲的海狸皮、白银,来自非洲的黑奴和来自荷兰的地图和地球仪为耀。这些画作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市民群体与全球化贸易”B.“宗教改革与印刷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与价格革命”D.“文艺复兴与思想的启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214年,英国约翰王在布汶战役中大败于法国人,心怀不满的贵族聚集起来反抗国王的统治。1215年,双方达成妥协,签订了限制王权的《大宪章》。约翰王去世以后,各派势力又陆续签署了《1216年宪章》、1217年的《森林宪章》、《1225年宪章》。《大宪章》屡屡“重新颁布”反映了(     
A.君主立宪政体得到不断完善B.封建王权逐渐被议会剥夺
C.法治原则确立进程曲折复杂D.国王与贵族力量相互制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代非洲某一时期的贸易范围,西起撒哈拉沙漠和萨赫勒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东邻红海,中连尼日尔河与尼罗河中间的河谷盆地,北起非洲之角的高原,中接亚丁湾的非洲海岸,南抵非洲南半球的东部边界和马达加斯加。推动这片区域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希腊海洋文明的扩展B.统一的世界帝国的建立
C.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张D.参与伊斯兰世界的交流
7 . 16、17世纪,西欧商人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本与技术,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菲和烟蓝种植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利颇丰。这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欧洲(     
A.经济发展推动国内市场扩大B.价格革命促进物质交流
C.积极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资本原始积累步伐加快
2024-04-30更新 | 5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世界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是晚清民国思想史的主旋律。鸦片战争以降,古老的中华农业文明遭遇发轫于西欧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挑战,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代代民族精英对中国的现代化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改革实践和思想探索,各种新观念递嬗,呈现了晚清民国思想史上早期中国现代化理论形态的曲折演进。

“晚清民国思想史中现代化理论”关键词表

现代化文明思想史洋务西方化
富强维新启蒙革命进化
新民科学反传统权利个人

——据高力克《文明的求索:晚清民国思想史中的现代化理论》整理

从材料表格中任意选出三个关键词,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指出所选关键词,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9 . “图书馆实质上构成了党同人民联系的中间平台,其一头连接着党的革命、建设历史伟业,一头则紧密关涉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11月,邓中夏等秘密创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广泛收集马克思主义先进书籍,并在李大钊等人支持下,成立了现代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图书馆——“亢慕义斋”。在一些工人运动领袖领导下,天津、唐山等地成立了工人图书馆,不断向工人传递新知识。1931年中华苏维埃中央图书馆成立,在其推动下,干部群众中出现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良好氛围。1936年中共中央在陕北成立鲁迅图书馆、中山图书馆等重要机构,为清除党内错误思潮影响,更是成立“流动图书馆”进行理论学习。解放战争期间,党中央要求各地要对历史文献作出保护,一些重要图书和文献不断向解放区图书馆汇集,如当时的晋绥图书馆就收到书籍和字帖等数万种。

新中国成立初,国家对旧中国图书馆进行改造,对旧有藏书进行严格审查,别除其中反动、荒诞和淫秽书刊,并补充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和相关进步书刊。在做好重要历史文献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同时为满足不同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以推动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强化横向联系和积极做好图书调拨、统一编目和馆际互借等方面的工作。1956年初,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口号,在此基础上,文化部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各类图书馆的发展方针及其基本任务。此后,我国图书馆事业开始走入国家发展规划,至197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达到了1256所,高校图书馆也增至598所。

——摘编自胡洪彬《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革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表现,并谈谈你对于“图书馆实质上构成了党同人民联系的中间平台”的认识。
10 . 在封建时代的法国,结婚要经过父母同意,离婚由于违背基督教教义而被严格禁止。在《法国民法典》中,婚姻被看成是基于男女合意的契约,只要有完全行为能力的男女双方相互同意,履行必要的程序,就可以实现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据此可知,《法国民法典》(     
A.巩固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B.确立了西方国家立法的规范
C.旨在宣扬契约自由的原则D.冲击了旧有的宗教伦理思想
2024-04-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赵县中学、高邑第一中学、无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