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由于出土了大量文物,河南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寻找“夏墟”的重大发现。但是史学界对夏朝的“信史”地位存在着质疑,这主要是因为遗址中没有发现反映该朝史实的(     
A.兽骨B.文字C.铁器D.木头
2023-06-03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646年8月,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战败船毁,所载金银沉江。从此“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准备,2017年初,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启,江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金银文物。这一成果的取得说明
A.历史研究要重视传说的价值B.考古工作能够还原历史真实
C.科技进步能够破解考古难题D.川民有良好的文物保护意识
4 .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2019-08-14更新 | 750次组卷 | 48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史料分类和史料价值是史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诗经·大雅》(西周)《墨子·兼爱》(战国初期)《孟子·滕文公》(战国中期)
A.大禹治水一手史料不断丰富B.大禹治水传说和史料矛盾
C.史料真伪需要考古文物印证D.研究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2023-08-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师苑中学、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分班测评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1970年出土于西安的“唐·镶金兽首玛瑙杯”。这件文物极具异域风情,由盛产自西域的缠丝玛瑙整块雕刻而成,杯型源于古希腊酒具“来通”(rhyton),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这件文物可以用来佐证(     

A.物质交流促进艺术审美观念趋同B.唐代朝贡贸易体制逐步成熟完善
C.中国玉雕技术经由传统商路输出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8 .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9 . 下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汉代牛耕画像石,出土于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画像中二牛抬杠犁耕,农夫单手扶犁,旁边还有一个妇人正挑着担子为农夫送饭,农夫后方还有一儿童提篮播种。这一文物反映出(       
A.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开始确立B.生产方式具有多样性
C.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益明显D.农耕家庭的劳作场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D.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
2024-05-09更新 | 265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