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1802年,英国政府首次颁布有关教育的法律,要求工厂学徒和手工业学徒掌握读、写、算的基本学习技能,学习费用由工厂主和手工业主负担。此举(     
A.是工人运动促成的结果B.旨在提升工人阶级的地位
C.顺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D.解决了教育经费不足问题
2 . 《唐律疏议·名例》中的“八议”“十恶”“同居相为隐”,《户婚律》中的“子孙不得别籍”“同姓为婚”“妻无七出”等,将礼的概念和术语引入法律,并运用大量的儒家经典和经义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这反映了(     
A.社会矛盾尖锐的状况B.儒学衰落的社会现实
C.德礼为本的法治思想D.基层社会治理的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晚清时期,沉寂多时的诸子之学被学人重视起来,《墨子》等考作得以重新校勒出版,即使是以理学教化湘军的曾国藩,自己治学时也强调汇通经学与诸子学。晚清学术的这一新趋向(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消除了学术派别的隔阂
C.反映了西学东渐的趋势D.蕴含了经世致用的精神
4 . 20世纪80年代初,荷兰的失业工人在两年内可以得到相当于工资的80%的津贴,以后还可以获得较低比率的福利支持费用。英国伦敦一家医院的32岁看守阿兰·马尔在失业的11个月里,每周所得的津贴比他的薪金还多8美元。这些福利政策(     
A.体现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B.反映了欧洲就业率的下降
C.说明英国经济发展优于荷兰D.纵容了公民对国家的依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庆历新政时期,范仲淹将“名教”纳入封建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他指出“我先王以名为教,使天下自劝”,认为儒家教人重名,旨在鼓励世人为国为民;并认为“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人才缺乏的主因是“教有所未格,器有所未就”,并强调“教不本于学校……则不能覆名实”。他倡言在科举内容上要求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并强调“考校进士,以策论高,词赋次者为优等,策论平,词赋优者为次等,诸科经旨通者为优等,墨义通者为次等。”在选官上他认为,官吏职位高低必须与能力大小与相一致,并指出“若力小任重,则挠权乱法,增朝廷之过”,相反则会压制人才,挫伤积极性,如他见胡瑗“志行坟典,力行礼义”,故奏荐其为学官。此外,他还认为官吏的监督和考核是官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监察官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不畏强权、关键时刻能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摘编自夏其干《范仲淹吏治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吏治改革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仲淹吏治改革思想的影响。
2023-07-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绍兴十四年(1144年),南宋王朝又批准泉州市舶司以广州市舶司为例,每年在造发外国商船时,可以“支破官钱三百贯文,排办筵席招待‘诸国菩商’”。淳熙二年(1175年),南宋政府取消“菩商上许于市舶置司所贸易,不得出境”的规定。这些举措(     
A.扩大了中外贸易的范围B.有利于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
C.便于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有效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7 . 严复认为:“必欲为根本之图,舍女学无下手处。”梁启超也在《倡设女学堂启》中向国民发出号召:“夫男女平权.美国斯盛:女学步漫,日本以强。兴国智民,靡不始此,三代女学之盛,宁必逊于美日哉!”这些主张(     
A.促进女性文化素养普遍提高B.推动了清末新政的深入开展
C.有力地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D.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
2023-02-2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是漫长而严酷的生存竞争中适应与选择的产物,其存在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是应该受尊重的。据此可知,进化论(     
A.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B.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C.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D.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3-02-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又一次激烈抨击斯大林模式,但同时规定近十年在工业产量方面要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伏尔加河以东地区生产的军用产品要占到总数的20%。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重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B.经济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
C.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改革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2023-02-24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有为在讲了一大通辫子的“坏处”之后,指出,俄国的彼得一世的改革和日本的明维新,“皆先行断发易俗”,以振民族精神和表示与过去的决裂。这表明当时(     
A.习俗的变革被赋予政治意义B.中国严重落后于日本和俄国
C.康有为思想的核心转向习俗D.民族危亡使中国须改变习俗
2023-02-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