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陆羽《茶经》记载了江北的蕲、黄、寿、江南的常、宣、歙诸多产茶州都,国家靠榷茶生利,商人大量贩卖茶叶。北方回鹘人入朝后“大趋名马市茶而归”。契丹耶律德光遣使南唐,以羊马交换茶叶。这些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B.茶叶成为外贸的大宗商品
C.饮茶之风盛行于全国各地D.民族贸易激活了国内市场
2 . 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先传入阿拉伯地区,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7世纪初,茶叶进入欧洲市场。19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中国茶叶,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茶叶贸易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②阿拉伯人垄断了亚欧之间的贸易
③新航路开辟推动茶叶进入欧洲市场④鸦片走私是英国殖民侵略的手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昨日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份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关于“杯酒释兵权”故事的不同记载,对此合理解释是(     
记载来源作者经历重大事件故事演变情况
丁谓(966—1037年)《丁晋公谈录》赵光义北伐失败赵普奏“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太祖悟而从之。
王曾(978—1038年)《王文正公笔录》杨家将北伐失败,澶渊之盟太祖召“守信等曲宴”,提出“莫若各守外藩”“优游卒岁”“守信等咸顿首称谢”。
司马光(1019—1086年)《涑水记闻》宋夏庆历和议,王安石变法若身临其境,对酒宴和“屏左右”后君臣对话、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后人常引用此版本,并评曰:“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A.个人记载具有较强主观性,可信度差
B.司马光的记载最为详细,可信度最高
C.三则史料互相佐证,证实故事可靠性
D.故事演变反映对宋初集权措施的反思
4 . 有日本学者认为,“(幕府统治时期)实行礼教文化政治的目的是,按照儒教的政治理想教化人民,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反映了(     )
A.日本对儒教全盘吸收B.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中日文化的深度关联D.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康熙统治期间,继续沿用八旗制度,定期举行木兰秋猄;提倡理学,重用徐乾学、李光地、熊赐履等理学名臣;任用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甚至授意传教士写信给教皇选拔具有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等学问的传教士来中国效力。这反映了康熙时期(     
A.博采众长的治国理念B.兼容并蓄的社会气象
C.满汉一家的民族关系D.四方来朝的外交局面
7日内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份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6 . 绿松石在古埃及为法老所控制,是王权与神权的象征。考古发现在埃及前王朝时期涅伽达文化I时期(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500年)发现一些当地无法生产的绿松石、青金石、玻璃珠。这一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古埃及(     
A.以小农经济作为基础B.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C.奉行对外扩张的国策D.或已与周边进行贸易
7 . 考古人员在我国鄂尔多斯高原及其临近地区,发现了从商代至西汉时期的青铜和金银制品,被称为“鄂尔多斯青铜器”。该青铜器以动物纹样为主,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原、北方草原、中亚及欧洲草原文化的影响。鄂尔多斯青铜器体现了(       
A.文明交流B.民族迁徙C.华夏认同D.技术先进
8 . 如图所示是中国四川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是世界遗产之一、它反映出(     

A.中国是和谐社会B.中国政府为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C.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D.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必然破坏环境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翻译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镶嵌在整个人类社会活动的大场景中。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第一次是两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第三次是晚清民国西学翻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时期,大量的西方耶稣会教士来中国传教,他们与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合作,将西方的宗教和自然科学典籍翻译成中文,并将中国一些优秀的作品介绍到国外,在当时形成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双向的文化交流之风。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中引入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指导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传教士严谨的学术精神为中国学术的发展做出了良好的典范。然而,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却因缺少社会动力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材料二   晚清时期社会背景的特殊性使翻译的社会性功能得以凸显。由于特定的社会需求,科技书籍的翻译活动在晚清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此,清政府专门建立了一批翻译出版机构,改变了以往只有西方教会翻译出版西学图书的局面。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开展,晚清翻译活动开始承担起启蒙国人思想的重任,翻译的内容也由单纯的科技翻译扩展到社会科学翻译和文学翻译,政治小说的社会功能被推到了思想启蒙的前沿。维新派创立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相继刊载了《卢梭学案》等文章,留日学生也通过创办刊物翻译宣传革命主张,使得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深入人心,为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思想依据。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军平《晚清翻译社会功能实现的渐进过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翻译活动的不同。
(2)季羡林先生曾说:“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永葆青春,翻译之为用大矣哉。”请你任选一个中国翻译出现的高潮时期,结合史实,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024-06-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10 . 下表为东汉和帝、安帝时期部分地方官员治绩的相关史料这表明东汉时期(     

时间

人物

政绩

和帝时期

(88年—106年)

鲍德

时郡学久废,(鲍)德乃修起横舍……行礼奏乐……百姓观者,莫不劝服

何敞

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

安帝时期

(106年—125年)

朱宠

表孝悌儒义,理冤狱,抚孤老,功曹主簿皆选明经有高行者
A.盛世与危机并存B.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
C.礼教和德治结合D.动荡不安的社会秩序
2024-06-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