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17—2020年,中国开办了“阿富汗珍宝展”;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成功举办“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并积极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用好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制度性权利,与各国共搭共建文物返还与追索新秩序;截至2022年,我国已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0多个国家开展了40余项联合考古项目。这体现了(     )
A.世界遗产保护形成了共识B.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担当
C.世界遗产面临巨大的挑战D.中国引领了世界遗产保护
2 . 京沪高速铁路途经中国的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两端连接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域,沿线以平原为主,局部为低山丘陵区。京沪高速铁路的修建给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域带来的影响是(     
A.提高了铁路的自主创新能力B.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C.促进两大经济圈之间的交流D.使铁路运输结构优化和完善
2024-05-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1914年以前,英国妇女就已经从事一些低报酬的工作。在一战期间,少数妇女继续从事生活服务项目,大多数妇女走向有技术的工业岗位,但她们未被平等对待。在英国政府管理的工厂里,妇女与男人干同样的工作,但只能获得男人工资的50%。这表明(     
A.就业结构因社会环境的变化出现调整
B.在战争中女性社会地位优于男性
C.战争为妇女群体走出家庭开创了先河
D.福利国家挫伤英国男性工作积极性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自由民捕获逃亡奴隶应归还其主人……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同时,将奴隶视为奴隶主财产的一部分,侵犯了这部分财产权亦受法律的严惩。还规定:“自由民将宫廷之奴或婢,或穆什钦努之奴或婢,带出城门外者,应处死。”《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3条规定:“如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头骨,应缴纳300阿司,如为奴隶,则为150阿司。”可见,奴隶在社会上不能与自由人平等,法律维护奴隶主利益,阶级属性也是昭然于世。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包括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补充和后五表的补充等。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立一部新法律“成文法”,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它“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具有“平等性”;它在条文中明确“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以“仅在双方不能达成和解的情况下”对“同态复仇”加以限制,体现了对个人“生命权”的尊重和司法执法机制的灵活性和审慎性。

——摘编自刘招静《<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起点》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内容的相似性及其实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
5 .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资振古国。绍发华统彰九野,敢击匈奴正六合。悔过曾使众心恪,富民又启谱新辙……”其中“谱新辙”的进步作用体现在(     
A.推动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东西方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C.盐铁官营为汉政府积淀了财富D.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拓富民新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程氏兄弟的思想理论,认为对客观世界精致细腻的研究可以使学习者就近发现万物之理。由此可知,朱熹的研究途径为(     
A.追根溯源B.探寻真理C.格物致知D.内心反省
2024-05-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至18世纪末,罗明坚、利玛窦等外国传教士将大量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典籍转译为西文后传入欧洲。此举使中国儒家学说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并在欧洲兴起了百余年的“中国文化热”。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百科全书派”主要成员霍尔巴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政治和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是以德治为基础的政府,欧洲政府当以中国为模范。启蒙时期的法国持霍尔巴赫观点的思想家很多,他们认为中国儒家“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应成为其学习的榜样,这也促使上述思想逐渐成为近代欧洲思想家追求并建立民主思想的渊源。

——摘编自周小欣、王丽娟、兰春《中国儒家典籍对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   裘廷梁在《无锡白话报·序》中指出,中国要能够与泰西强国竞争,就必须“尽天下之民而智之”,使不同行业的人皆能人尽其才。按当时的发展趋势,中国将“非行西政不能活吾民,每一行省,非有精通西学数十人,必不能行西政”。按环球各国的大势看,“一人智而天下皆愚,能富强昔日之天下,决不能富强今日之天下”。他认为开启民智的根本措施是兴学校,其次是办报。此外,严复也将《国闻报》视为通上下、通中外的传播工具。“为各国并立之国,则尤以通外情为要务;昧于外情则坐井而以为天小,扪籥(一种乐器)而以为日圆,若是者国必危。”

——摘编自李滨《戊戌时期西学东渐与改良派论报话语的新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行西政”的前提条件及其解决策略。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思想潮流的认识。
2024-05-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澳大利亚的一位前总理曾说:“我们反思过去的虐待行为,特别是对被偷走的一代人的虐待。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个污点。”他的这番表述主要是因为欧洲殖民者(     
A.对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发展不够重视B.给澳大利亚原住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掠夺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土地D.掠夺非洲黑人奴隶
2024-05-1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6-17世纪时,美洲的印第安人减少了约90%,与此同时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洲,非洲黑人大举移入美洲;18-19世纪澳大利亚、新西兰逐步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这些移民活动(     
A.非洲黑人向美洲移民发端最早B.深刻改变了世界人口的结构
C.其性质属于自主性的自愿移民D.为美洲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
2024-05-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孙中山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参加文官考试的人员素养作出了具体规定。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公布了《考试院组织条例》《考试条例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第二十条中规定,荐任文官考试者必须满足:一、本国国立大学或者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门学校学科三年以上者;二、经政府认可之外国大学、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科学习三年以上者;三、经政府认可之本国公立、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业学科三年以上毕业者;四、委任文官考试及格后,在行政官署服务三年以上者;五、习政治、经济、法律之学与第一款至第三款各学校毕业,有同等之学力,并有荐任以上相当资格,经考试院甄录试验及格者。

——摘编自杨芳《孙中山的文官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孙中山的文官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