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5 道试题
1 . 4世纪中后期,匈奴在与两汉征战失败后转而西迁,引发了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不同于同时期中国五胡乱华后的内部整合,进入罗马的日耳曼族群纷纷选择“去罗马化”,最终只能依靠“普世教会”作为精神统一的力量。这表明匈奴西迁(     
A.直接导致罗马帝国分裂B.加剧了欧洲政治的分裂
C.利于维护欧洲统一局面D.保证了汉朝的长治久安
2 .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开启了运用超越人眼识别的多光谱等超高精度采样技术,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维图像技术,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这反映出(       
A.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B.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
C.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D.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承途径
3 . 如表所示为21世纪初对蒙古族长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概况(部分)。这些做法(     
时间概况
2004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支持鼓励两国或多国联合就同一民族文化遗产实行申报的方针,中国政府主动向蒙古国政府正式表达了联合保护蒙古族长调的愿望
2007年中蒙两国在乌兰巴托召开了保护长调民歌第二次联席会议,签署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田野调查协议》
2008年蒙古国境内田野调查人员由内蒙古派出的5名专家和蒙古国5名专家组成,历时32天行走了蒙古国9个省,行程6250多公里,采访了118名民间歌手,录制了蒙古族长调民歌246首
A.体现出联合国对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B.拓展了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保护的渠道
C.凸显出文化遗产的归属是没有国界的D.提供了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例
4 . 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俄国一批革命家曾沿用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和别斯土热夫创办的刊物《北极星》名称,出版《北极星》文集,文集封面印着被沙皇政府绞死的五位十二月党人的侧面像。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俄国(     
A.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启蒙思想的发展状况
C.报刊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D.农奴制改革影响深远
5 . 1476年,威廉·卡克斯顿将古登堡发明的西式活字印刷术引入英国,并用英语等替代了原本的拉丁语,他在印刷工厂发行的90多部图书里有74部是英文的。威廉·卡克斯顿的行为(     
A.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B.颠覆了英国的宗教信仰
C.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D.提高了英国的教育质量
6 . 汉代在云南部分地区设立相对于“内郡”而言的边郡,其郡县两级官员任命实行土流并行,土官主民事,流官主军事。此举旨在(       
A.尊重地区习俗差异B.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D.传播中原先进文化
7 . 公元前381年,楚国部分贵族在停放楚悼王遗体的寝殿内乱箭射杀了改革家吴起;公元前314年,试图激进改革的燕王哙,因太子引来的齐军攻破都城而身死;公元前295年,通过改革使赵国军力大增的赵武灵王,因国内权力之争,被围困于行宫中饥饿而死。这些事件反映出,战国时期(       
A.多国变法脱离实际B.社会变革阻力较大C.礼乐制度开始崩溃D.君主权力尚不集中
2024-06-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战争摧毁了德意志的诸侯法帝制度,推翻了“神圣罗马帝国”;它扫荡了各小邦国,削弱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它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并将《拿破仑法典》在德意志推而广之。最重要的是,对德意志而言,反对拿破仑侵略战争的性质“实际上成了一场民族抵抗战争,而对这场革命的整个斗争就成了提高民族觉悟和加深民族情感的根源”。

——摘编自武文超《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的觉醒》

材料二       在意大利,法国军队过后,共和国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了。它们根据法国革命的原则。废除了封建贵族的特权;没收了教会土地,宣称公民一律平等;保护出版自由。在拿破仑统治下的十四年里,意大利建立了良好的道路、桥梁、建筑、学校、公园。“随着旧的国家界限的消失,人民开始把自己看做意大利人……于是一种民族自觉的轮廓开始显露出来”。

——摘编自刘书林《拿破仑战争在欧洲的作用》

材料三       拿破仑还用战争手段把法国革命的影响带到了波兰、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史学家让东特指出:“比利时并入法国时期,确实是比利时历史上决定性的时期。从制度方面看,这一时期经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

——摘编自[]东特(比利时史)等

作为历史研究者,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拿破仑战争与欧洲历史发展,就某一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主题具体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6-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司马迁将项羽载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班固将项羽载入《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在《史记》中,司马迁除了介绍项羽生平(“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以及转述项羽的言论之外,均对项羽以“字”相称,或者称其为“项王”。在《汉书》中,班固对项羽以“名”相称,很少称其为“项王”。在《史记》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霸王”,而在《汉书》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伯王”。关于项羽身死之后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在《汉书》中,班固没有如司马迁那样详细介绍汉军占领鲁地的过程,在写完项羽乌江自刎一段之后,班固仅用一句话交代了项羽的后事——“汉王乃以鲁公号葬羽于谷城”。

——摘编自张春巍《项羽生平记述差异分析—基于〈史记〉和〈汉书〉的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史记》和《汉书》记述项羽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史记》和《汉书》对项羽记述的因素。
10 . 印度独立运动时期,甘地坚决反对将英语作为国语,认为英语代表的是阶级特权与等级地位,严重阻碍了争取平等与反殖民斗争,提倡使用印度斯坦语等本土语言。甘地的这些主张(     
A.推动了民族独立意识的发展B.意在实现社会的平等
C.统一了国内各民族通用语言D.遏制了印度语言纷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