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75 道试题
1 . 下表是某学者关于美国外来移民的社会地位变动的研究结论。作者意在说明下表(     
时间地位
1789-1880 年是备受欢迎的财富,通过《鼓励外来移民法》
1880-1924 年逐渐被看作是“威胁"而加以限制
1924-1934 年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政府通过《移民限额法》
A.美国移民规模的变化趋势B.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日益放缓
C.美国移民政策功利性特点D.国际格局变化制约移民走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北魏墓志数量少且比较简短,有的墓志只有一句话。但迁都洛阳后,北魏墓志大量增加,且大多形制统一,内容规范,可分为志题、讳、字、乡邑、族出、世次、行治、履历、卒日、寿年、葬日、葬地、铭辞等几部分。该变化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     
A.冲击了鲜卑贵族的统治B.顺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C.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3-05-21更新 | 378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四)历史试题
3 . 春秋时期,一般诸侯国的国都周围不过九百丈,卿大夫的都邑只有国都的1/3甚至更小,一般的邑住户不过千室。战国时期,“千丈之城、万家之邑”“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已到处存在。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统一趋势的加强B.兼并战争的结果
C.民族迁徙的频繁D.城市经济的发展
2023-05-21更新 | 43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推广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小冰河期气温大幅度变冷D.西汉积极开拓疆域
2022-12-04更新 | 689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英国1938—1999年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情况,有关开支占比变化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1938—1950年呈上升趋势,这与世界性经济危机有关
B.1950—1973年呈上升趋势,是因为英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1973—1999年呈下降趋势,是因为英国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D.1973—1999年呈下降趋势,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后不同程度增加政府公共开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下表为1982—2010年我国职业结构变迁(单位:%)。表中占比变化反映出(     
职业大类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 .561.751.671.77
专业技术人员5.085315.76.84
办事员和有关人员1.31.743.14.32
商业人员服务业3 035.419.1816.17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16.4615.1615.8322.49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2.4870.5864.4548.31
其他人员0.090.050.070.10
A.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B.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C.第一产业产值呈现下降趋势D.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
2023-02-01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亨利八世到丘吉尔,400多年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欧洲大陆的均势外交,即防止任何一个国家或是国家集团在欧洲大陆取得霸权。孤悬海外的英国隔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这样特殊的海岛型地理位置一方面使英国发展十分依赖对外贸易,一旦大陆强国实现在欧洲的帝国企图,必将影响英国与欧洲各国间的贸易,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就使英国深受其害。另一方面岛国相对安全的环境有利于英国集中力量制衡欧洲大陆霸权野心家。同时,英国社会中实用主义氛围浓厚,造就了英国人务实、稳健、灵活、均衡的行事风格,英国作为“平衡手”随机变换盟友以对抗不断变化的霸权觊觎者。

-摘编自陈翔《英国欧陆均势政策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权力结构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调整期,各战略力量之间的实力对比有了大变化。该些“大变化”的趋势是每一战略力量都倾向于增强自主权和话语权,而这将从客观上“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目的是要恢复其在亚太地区被“削弱”的主导权。

-摘编自杨红柳《英国“大陆均势政策”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英国对欧洲大陆长期实行均势外交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大陆均势外交”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有何异同。
2023-07-03更新 | 22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2历史试题(辽宁卷)
8 . 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电影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B.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D.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
2023-01-07更新 | 317次组卷 | 72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环境变迁,始于秦汉。从北宋中期开始,中国环境质量整体渐劣;从全国宏观方面而言,环境最先受到严重破坏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南方生态环境遭受空前的破坏,环境变化的原因主要为人口快速增长下土地资源的不当利用。为满足剧增人口的生存之需,人们不知疲倦地向自然索取,无限地垦殖耕地,毁坏植被。中国环境的变迁,除自然因素外,根本原因在于“人为”。

——摘编自陈业新《中国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及其原因初探》

材料二


300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变化趋势

——摘编自何凡能等《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8.6%。194910月,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成立,负责全国林业经营和林政工作,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林业工作。1950年,在首届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与利用”的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大跃进”运动结束后,发展科学技术,开展木材综合利用、提高木材利用效率成为工作重点。这一时期颁布了一系列法规,禁止烧山及滥伐、滥垦,开展大规模造林,“造林后林权归造林者所有”。至1966年,全国已经成长起来的新造幼林超2亿亩。

——摘编自任铃《19491966年我国林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环境变迁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300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的阶段性变化及其成因。
2022-12-07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