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51 道试题
1 .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臣民按法律命令所规定的资格,均得任用为文官、武官及就任其他公职”;“天皇掌有规定行政各部的官制及文武官的权力,对文武官进行任免”。据此可知,当时日本(       
A.文官制度遭到严重破坏B.政党政治遭遇严重挫折
C.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D.官员选拔制度尚待完善
2023-12-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可以通过游说或上书等自我推荐的方式博取诸侯国君的青睐和赏识,正所谓“一言契合,立擢卿相”。这一现象(       
A.消除了贵族政治影响B.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
C.推动了地主阶层崛起D.助推了“百家争鸣”兴起
2023-12-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全国性漕运体系被打破。曹魏在河北平原上修凿了白沟、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等运河,在黄淮平原上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广漕渠等运河,先后建立起以邺城、洛阳为中心的北方漕运体系。东吴开凿破岗渎,挖娄湖,凿横塘,辟航道,建立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据此推知,当时(     
A.北方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B.动荡时局影响经济交流
C.东吴财政明显落后于曹魏D.北方水利建设优于南方
4 . 美国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开支,1950年为105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7%,占联邦预算支出的26.2%;1980年增加到3033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5%,占联邦预算支出的54.4%。二战后美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A.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B.是经济指导思想调整的结果
C.延长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周期D.使美国率先走出“滞胀”局面
5 . “士农工商”较自由发展,主要是在晚唐到清的多数时段,其中又以晚唐两宋最为典型。晚唐时期该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两税法的推行B.中央集权的加强C.科举制的完善D.抑商政策的实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茶叶对外贸易经历了多年低谷后,于1921年进入复苏时期,这也是民国茶叶对外贸易仅有的繁荣时期。 1923 年后,苏俄设立协助会,在上海、汉口接洽购茶。 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滞销茶也处理得差不多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中国又开辟了北非绿茶市场,这些均对中国茶叶外销起到促进作用。1923年,中国茶叶出口801417担,比上年净增22 534 担,占出口总值第9位。1925 年起,出口数量持续增长,保持年均80万担以上的水准,19281929 年分别达到 926 022 担和947 730 ,代表着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巅峰。

材料二   中东路事件后(1929年张学良所领导的东北政府为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事件),中苏交恶,销苏茶叶大受挫折,后又逢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中国茶叶外销数量随之大跌,1930 年减为 694048担。一直到1938年,茶叶外销数量大多数年份徘徊在60万担。193910 月,日军占领武汉后,上海、汉口两大茶市中心被日军占领,福建海岸又遭日军封锁,茶叶运输困难,出口数量大减。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失陷,茶叶出口受阻,只得辗转西北出口,但数量极为有限。 而福建海口被敌封锁,福州至厦门、泉州等地海运被切断,茶叶运输耗费至可惊人,中国茶叶贸易陷入绝境,外销几乎停顿。抗战胜利后,各国经济凋敝,茶叶市场不畅。 尤其是随着内战爆发,法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宋子文又实行外汇钉牢政策,致使茶叶出国后的价格反而低于国内价格,茶商无利可图,茶叶生产、贸易均走进了死胡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陶德臣《民国时期的茶叶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近代第一代工人基本上是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城市化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农民。众多的工人被集中在用围墙隔离的工厂中,失去了原来随意安排时间的自由,每天必须在不停转动的机器面前,不停地从事枯燥、单调的机械劳动,时间长达15—16小时。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他们都必须按时赶到工厂,完成规定的工作量,而且工厂的利润多少与工人无直接的关系。显而易见,他们对这样的强制劳动不可能有必要的兴趣和热情,相反第一批工厂工人对工厂的严格纪律普遍感到无法容忍。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工业生产超越了早期工业化的限制,脱离了家庭,转入到工厂中形成更为有力的生产能力,工厂是生产的中心,原先家庭工业的职能被分解为整个工业生产环节的不同任务。正是机器代替了比较简单的设备以后,企业的固定资本才大大地增加了,并且生产大大加速,机器使流动资本愈益增大。 因此,机器就使没有资本的工人愈益不能经营工业,因而造就了现代的社会经济制度。工厂制度保证了生产大量的产品并使成本迅速降低,它不再依赖现有的需求,而是创造了自己的市场。

——摘编自唐振龙《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制造业成长与竞争优势:从工厂制到温特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第一代工人劳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给英国工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8 . 1912年4月2日完工并试航的大型邮轮泰坦尼克号上面有电灯、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等设备,可以在航行过程中与外界取得联系。如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向周围船只求救。这说明(       
A.科学技术进步威胁到了人类安全B.信息技术具有不可靠的一面
C.科技革命为人类交流提供新途径D.人类航海技术发展遭遇挫折
9 . 史料表明:西晋八王之乱时,“能守先王之训典者,皆全身以去”,“拓跋焘礼聘殷勤,而诸儒始东⋯⋯师表人伦,为北方所矜式”,鲜卑贵族“革面而袭先王之文物,宇文氏承之,而隋以一天下”。材料意在说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儒家思想有利于维护统治
C.战乱导致少数民族内迁D.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产工具又称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它被用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起传导劳动的作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发展上开始的。生产工具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起根本性作用的。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让人类的双手解放出来,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获得动力。

——摘编自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生产工具,以具体史实阐述该生产工具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选择的生产工具要具有时代特征,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