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乡村社会的管理主要依托乡里组织展开和进行。由一群少拿或不拿官俸的乡里民众来担任各种职务。乡里组织作为法定基层组织,拥有国家赋予的控制基层社会的权力,与世世代代聚族而居的血缘群体不同,乡里组织是政府强制在基层社会推行的,以地缘为特征构建的法定行政区划,是官府控制地方的重要工具。以相近地域和血缘结合起来的宗族组织及宗族制度占有显著地位,它们交织缠绕、影响以至操纵乡里组织。在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有一个独特的群体——“士绅阶层”,成为基层社会的治理力量,士绅阶层包括士族和乡绅。他们拥有柔性权力与威望,依靠这种影响力而成为治理者,治理着当地的社会。而治理中所依据的礼法,除了国家制定的明文律法和制度之外,士绅们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及现实需要,制定相应的家训族法和乡规民约。

——摘编自薛凤伟《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策略及目标探析》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逐渐形成了域乡分立的两种基层治理体制。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居民委员会,建构了以居委会为基础的“街道—居委会”城市基层组织和治理制度。在农村,逐渐建立了“政经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每一个农民都被纳入公社组织和体制之中。20世纪80年代初,广西宜山、罗城等地的村民群众自主探索,率先创造了村民自治制度,国家在城市普遍推行居民自治。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在基层治理制度建设中积极推动城乡基层基本治理制度的一体化。同时开展了城中村改造、特色小镇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一系列新型城镇化行动,进而生成了城中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不同于传统城乡社会的特殊社会样态。

——卢福营,沈费伟《中国基层治理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与影响维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层管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了严密的检察制度。1931年通过了《工农检查处问题的决议案》,规定工农检查处有权对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规定从中央到省、县、区政府机关都要设工农检察部。1934年初,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率先在中央各机关发动群众检举活动。……通过检察制度的建设,保证了苏维埃政权的廉政自律,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据陈志杰《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廉政制度建设》

材料二   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此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被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合作,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己的家产。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自我得意地对身边人说过:“我就是沙皇。”同时,一部分干部公然地以权谋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当作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

——摘编自李华《苏共党内监督机制缺失的严重后果及现实启迪》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检察制度采取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实行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的政治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最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监察“独立”而不“独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二  孙中山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是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我们中国人数有四万万,向来虽然爱和平,但是为生死的关头也当然是要奋斗的,当然有很大的武力。如果亚洲民族全联合起来,用这样固有的武力去和欧洲人讲武,一定是有胜无败的。”

——摘编自胡汉民《总理全集》(1930年出版)

材料三  当时印度人与英国殖民者的对立远没达到所谓的“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一方面与印度人笃信佛教劝谕信徒修行、寡欲、与世无争、甘于过贫苦的日子有关,而且去翻翻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史也会了解,当年英国是带着工业革命的新文明踏上印度大陆的,而此前的这块大陆从文明程度上讲差不多处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早期吧。如果把甘地和孙中山处理“反帝”这件事的方式互换一下,让甘地在印度组织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让孙中山绝食号召国人非暴力不合作,后果可想而知

——摘编自《世间几人如甘地》

材料四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材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直接相关的革命理论。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孙中山和甘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方式有何不同
(4)概括材料四所示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2-08-2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汉官仪》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晋书》

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材料体现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的趋势。
5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


材料   来源
引文内容
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材料二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各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则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

——摘编自马双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和经验》

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节选)

时间事件目的
1947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日本等国家运送粮食等农产品,促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巩固美国的政治领导地位
1951实行共同安全法用粮食等农产品配合军事“援助”,作为实行侵略政策的工具
1954国会通过第480号公法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援助,力图使其在粮食上依赖美国,在国内外政策上受美国控制,并把它们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内
1974通过“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以削减粮食等供应相威胁,要求苏联在中东问题上让步
1980卡特总统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制裁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行为

——据魏崇寿《关于美苏粮食贸易问题》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中共解决粮食问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政策。
2022-01-04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哀行需《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021-09-11更新 | 426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对外援助是各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和服从于国家总体利益,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是近现代西方对外援助的发起国。1947年颁布《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帮助其镇压人民革命运动。1948年颁布《经济合作法案》,成立经济合作署来管理对外经济援助,通过马歇尔计划,对西欧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1961年颁布《对外援助法案》,削减军事援助,强调经济援助,新设国际开发署负责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提供更优惠的资金援助,帮助其同共产主义的蔓延及贫困所导致的威胁与不稳定作斗争。1980年颁布《非洲开发基金法案》,授权设立非洲开发基金会,主要向那些难以从政府计划、非政府组织获得资助的非洲社区团体和小企业提供无偿援助。1989年颁布《支持东欧民主法案》,授权总统对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进行2亿多美元的经济援助,以推动当地的新自由主义经济进程。1992年颁布《支持俄罗斯和欧洲新兴民主国家自由和开放市场法案》,授权总统给予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4.25亿美元援助,期望以此推动新独立的独联体国家推行市场经济和实现民主。

——摘编自刘恩东《美国民主输出的法律体系与对华民主输出法律支持机制》

材料二   1950年到2016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达到4000多亿元,开展了5000多个援助项目。1983年,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1984年,首次提出智力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培养、培训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1995年,决定对外援助主要采取优惠贷款、合资合作和无偿援助三种方式。鼓励中国企业与受援国企业合资、合作经营。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南部,中国向美方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2008年,为促进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宣布在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免债、零关税待遇等领域采取广泛的对外援助。2011年,《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强调:决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

——摘编自杨枝煌、杨南龙《中国特色对外援助70年的基本图景及其优化建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二战后美国主要对外援助的对象及其原因,选取某一阶段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两国对外援助的主要不同之处。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不能照抄原文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2020-10-12更新 | 137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归纳材料一中的观点?简析该观点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2019-11-1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