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二“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
2 . 秦朝建立时自认为水德,“水气胜,故其色尚黑”,所以秦朝的衣服旗帜皆以黑色为尊,并把百姓命名为“黔首”。这表明秦始皇(     
A.用颜色彰显统一格局B.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C.把儒学作为官方学说D.大力推行郡县制度
3 . “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2023-09-08更新 | 149次组卷 | 125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       
A.限制了皇权高度集中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强化了官僚贵族特权D.加强了六部的行政权力
2023-09-08更新 | 397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辽代王爵受封者主要是契丹贵族,以皇室近亲、皇族疏室和后族成员为主,异族功臣受封者较少。而五等爵受封者则以各族功臣为主,契丹贵族成员较为少见。这(    
A.体现了群体分化的特征
B.实现了疆域版图的治理
C.说明了民族认同的加强
D.反映了因地制宜的策略
6 . 唐代,禅宗六祖离能提出"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其三世徒怀海禅师制定的《百丈清规》(寺院章程)主张:丛林以无事为兴盛,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处众以谦恭为有礼。由此可知,唐代(    
A.儒学独尊地位牢不可破
B.佛教融合儒道思想
C.佛教注重维护礼乐制度
D.三教并行趋势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就开展了不定期的人口基本情况调查。到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27—公元14年),人口普查趋于系统化和制度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类似于地理考查、地图绘制、分门别类的归档、地籍管理等行政管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主要表明,这一时期的古代罗马(     
A.人口普查服务于财税制度B.国家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
C.公民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D.君主专制程度在不断加强
2023-08-20更新 | 259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某同学在研究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战争变化时,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绘制了以下表格。这种变化(     
项目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战争参加者贵族庶民
兵器来源贵族国家
兵制“国人”兵役制;兵农合一普遍兵役制、募兵制
参加人数不超过十万人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
A.体现了集权政治的趋势B.保存了贵族的经济实力
C.根源于宗法分封制破坏D.阻碍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同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历史意义。
10 . “博士”一词战国时就已出现,至秦朝,“博士”指原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招揽各国士人,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由此可知,秦朝的博士议政制度(     
A.全面继承战国时期的政治传统B.体现了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民主色彩
C.强化了对六国地区的行政控制D.适应了秦朝初年的实际政治需要
2023-08-15更新 | 539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