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漫画中的历史

材料   



图一瓜分中国图二关于民之负担
(1)根据材料一,判断以下推论的正误(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
①两幅漫画均反映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②图漫画的创作时间可能是1860年。
③图二反映了官员对清政府改革的不满。
(2)根据所学知识,谈一谈图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中的史料价值。
2020-02-0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龙”的传人。

“龙”喻指中华文明,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载着勇敢奋进、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下面为歌曲《是龙》(节选)

歌曲《是龙》(节选)

五千年时间以刀剑刻脸

眼角沧海桑田

但那根脊梁从不弯

龙在天生生不息的图腾

就是那一张张你我的脸

今天我们都是龙

自由腾飞千万种

用不同的心跳连成了几千年的梦

下方为与“龙”相关的史实:

①红山、良渚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龙形礼器

②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与龙有关的习俗和节日

③名为瑞龙智行、龙凤呈祥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

④出现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十二生肖中的龙

⑤清朝末年由政府颁行的大龙邮票以及黄龙国旗

(1)结合所学,试列举三位在反抗外来侵略时“脊梁从不弯”的英雄人物。
(2)能够印证“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图腾”的史实有(单选)(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3)从以上史实①—④中任选其一、按示例说明“龙”的含义。
示例
史实:⑤
含义:清政府颁行邮票、国旗,以顺应邮政、外交现代化需要,“龙”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象征。
(4)综合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龙的传人”的认识。
2024-04-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3 . 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会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


(1)请将向下列选项与示意图中的区域相对应(填写圈号数字)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 F._____
①《罗马民法大全》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唐律疏议》
④《拿破仑法典》            ⑤《工厂法》                 ⑥《社会保障法》
(2)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一些精神,主要包括(     )(单选)   
①保护私有财产       ②崇尚法治精神       ③沿袭过往判例       ④实现人人平等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

(3)下列选项反映《唐律疏议》主要特点的有(     )(双选)
A.礼法结合B.乡约教化C.提倡理学D.宣扬孝道

(4)《工厂法》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双选)
A.价格革命的影响B.工人运动的出现
C.阶级结构的变化D.殖民体系的瓦解

(5)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该宪法颁布于(     )(单选)
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78年

(6)综合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法律制度产生与发展的看法。
2024-01-17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文物“述”史。

广州的几所博物馆中,藏品占比最多的是瓷器以及与茶叶相关的文物。馆藏的文物历经沧桑,却在无声地述说着历史。

(1)下列选项能够说明“广州几所博物馆中瓷器以及与茶叶相关文物居多”的是(双选)(     
A.瓷器与茶叶是广州人首要的生活物品B.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商贸港口
C.瓷器与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D.广州工匠具有成熟的制茶和烧瓷工艺

材料   组一

文物样式

名称乾隆广彩西洋人物瓷茶叶罐晚清洋人巴夏礼夜壶晚清圆雕洋人贡碟
简介广彩外销瓷器,绘有西洋人物风情图,形象逼真,迎合了欧洲市场的需要。陶塑匠人制做的夜壶(俗称尿壶)。巴夏礼曾任英国驻广州领事。器身西洋人物曲膝弯腰抬首,手持拐杖,腰挂掠夺物品。
(2)材料组一的文物能够“述”给后人的历史内容是(双选)(     
A.清代的手工制造水平B.制作工匠的共同认知
C.制作工匠的个人看法D.清代洋人的真实面貌
(3)观察材料组一的文物,简述中国匠人制作的西洋人物造型在不同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   组二英法进占广州城后……或出于报复,在广州城内大规模拆房烧街……广州城内富户大多迁出城去,普通百姓苦不堪言……许多房屋和街道都面临重新修建,直到18617月英法联军撤出前,……还看得到郊区许多地方都被火烧过。

——【英】斯坦利·菜恩·普尔《巴夏礼在中国》

清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占领军成立“联军委员会”,对广州实行军事殖民统治。英法联军在广州无恶不作,英军抢走布政使衙门库银227000两。……广州一法人被杀,法兵屠杀华人43名。……英军进犯广东新安城,屠杀数千人。

——整理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通史》

(4)与材料组二史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单选)(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5)根据材料组一、组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组一中的人物形象呈现不同造型的原因。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博物馆功能的视角,谈谈如何理解“馆藏的文物历经沧桑,却在无声地述说着历史”。
2024-04-11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5 . 时代与个人

容闳,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一生为这个时代奔走。

时间事迹
1828年容闳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
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成为该校乃至美国第一个中国毕业生。他认为要“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1860年容闳前往“天京”,对洪仁玕提出七条建议:设立武备学校,海军学校,实业学校,颁定各级学校教育制度等。但当时天国政权已风雨飘摇,他大失所望,落魄离开。
1863年容闳到安庆拜见曾国藩: “予所注意之机器厂,非专为制造枪炮者,乃能造成制枪炮之各种机械者也。”曾国藩委任他赴美国购买机器筹办机器制造厂,之后又受命协助管理江南制造局。
1872年容闳选拔并陪同120名幼童出洋。数十年后,这些留学生成长为转型中国的中坚力量。
1898年历经甲午战败的容闳认识到“以故人人心中,咸谓东西判若天渊,而于中国根本上的变革,不容稍缓。”他开始积极参与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组织的各种学会活动。变法失败后,容闳流亡香港。
1908年容闳加入革命党阵营,帮助孙中山筹集起义军费,后提出“红龙——中国计划”以支持革命党人的革命斗争。
1911年移居美国的容闳听闻武昌起义爆发消息后,致电革命党领导人要警惕袁世凯等人,内部要团结避免纷争,希望他们能建立一个民主独立的新政府。
1912年容闳客死异乡。他的代表作《西学东渐记》成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和中美交流历史的经典文本。

——以上内容摘编自文明国编《容闳自述》和刘忠国、黄晓东《容闳传》

(1)依据上表,列举容闳一生见证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2)依据上表,容闳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贡献有(     )(双选)
A.建立海军学校B.创办官办军事工业C.派遣留学生D.参与武昌起义

(3)1911年容闳提出的建议是否实现?依据上表,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4)综合上表并结合所学,从时代与个人的视角,谈谈对容闳一生的认识。
2024-01-17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6 . 大觉寺“释疑”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阅读文献时,发现两处文献中对大觉寺的记载与如今大觉寺(位于海淀区,明代重建)的位置有所出入。同学们模拟历史学家开展了探究。

材料一:大觉寺,按《寺记》,曰中都大觉寺。……旧在开阳门郊关之外……天德三年(1151年)……寺遂入开阳东坊。大定中赐额大觉……在旧城开阳东坊。

——《元一统志》(元朝官修地理总志)

材料二:金天德三年(1151年)展筑京城,仍开阳之名为其里。大定中僧善祖营寺,朝廷嘉之,赐额大觉。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湛然居士集》

(1)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天德”、“大定”是(     )(单选)
A.谥号B.年号C.庙号D.尊号
(2)1151年,金朝开始营建中都,此时与其并立的政权有(     )(双选)
A.辽朝B.南宋C.元朝D.西夏

       近年来北京西城区光源里(位于金中都东开阳坊界内)区域发掘出一处金朝遗址,并出土了大量文物。同学们通过查阅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的资料,对“大觉寺”有了新的看法。

材料三:光源里遗址1号基址附近出土了金太祖玉谥册(皇家用于祭祀的礼器)、刻有篆文的铜官印,菩萨雕塑、关公陶塑,还有龙纹瓦当、凤纹瓦当、兽面纹瓦当、檐头瓦等建筑构件,还有景德镇青白瓷、仿铜瓷礼器、高丽青瓷、汝瓷等高规格器具。                                              

(3)以上出土文物,为我们了解金朝的社会面貌提供了哪些视角?
(4)综合上述材料,围绕“光源里遗址”与“大觉寺”的关系,谈谈出土文物与后世文献的证史价值。
(5)在探究“大觉寺”的过程中,还可以选取哪些可靠材料?(     )(双选)
A.光源里居民的口述B.金朝官修档案材料
C.大觉寺的《寺志》D.宋朝文人笔记材料
(6)依据上述探究过程,归纳同学们释疑“大觉寺”的路径和方法。
2024-01-17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现代英语背后的历史

现代英语,从英国官方语言到国际通用语言,其背后的历史值得探究。

探究一:现代英语的兴起

(1)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1509年,英王亨利八世即位,宣布英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这一举措有利于(     )(单选)
A.推动英国议会君主制形成B.促进英国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C.强化英国的封君封臣制度D.解决王权与教权间长期争斗
(2)16—17世纪,现代英语逐步形成。若要研究这一时期现代英语的发展状况,可以选取的史料有(     )(双选)
A.1611年英国出版《钦定版圣经》B.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手稿
C.1755年英文辞典《约翰逊字典》D.英王约翰签订的《大宪章》

探究二:现代英语的扩张

17世纪以来,现代英语逐渐演变为最主要的国际语言。以下是据《布莱森英语简史》一书整理的现代英语发展大事记(部分):

●17世纪,英语因较拉丁文准确简练,逐渐成为科技领域的规范用语

●17—18世纪末,美式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印度英语等相继形成

●19世纪中后期,“蒸汽的力量”与电气时代使英语开始成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

●20世纪初,美国好莱坞相继成立多家电影公司,美式英语的影响在全球迅速扩大

●20世纪30年代,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提供电视服务,向全世界大力推广英国英语

●20世纪50—70年代,包括世界银行在内42个国际经济组织工作用语首选英语

(3)据“探究二”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现代英语逐渐演变为最主要的国际语言”的原因。

探究三:现代英语的走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联系更为紧密,对现代英语的走向有观点认为:“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75个,73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全世界有30亿人能应用英语,很多发达的经济体也都在使用英语,世界上很多顶尖科研论文都是用英语写成。中国要发展经济、科技离不开世界……我们的高精尖人才既离不开英语,也不可能与世界脱钩。”

(4)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2024-01-17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唐令的流变与复原。令,记载国家的行政制度与规则,是唐宋时期法律的组成部分。唐宋时期制定的令,元明以后大都散失。当代学者在天一阁藏书楼发现了北宋《天圣令》的明抄本。北宋《天圣令》基本上是参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修订的。
(1)在日本古籍文献中,保存了仿造唐令制定的《大宝令》等。最有可能将唐令传播到日本的是(单选)
A.波斯商人   B.遣唐使节   C.天竺高僧   D.新罗侨民
(2)《天圣令》中记载的令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因旧文,以新制参定(根据新的制度,对旧的令文进行修订)”及“右令不行(以上令文不再使用)”。其中的“旧文”“右令”指的是(单选)
A.唐令   B.宋令   C.元令   D.明令
(3)天一阁所藏《天圣令》的形成时间和史料类型,下列选项与之相吻合的是(单选)
A.宋朝文献史料   B.明朝文献史料
C.宋朝图像史料   D.明朝图像史料

《天圣令》发现后,学者致力于将其中的宋代令文复原成相对应的唐代令文。以下是其中一条令文的复原

宋令文:诸州税调庸配贮诸.....送纳讫,并具账申三司。

唐令文:诸州租调庸配贮诸.....送纳论,并具账申省。


(4)与宋令相比,学者复原出的唐令有哪两处不同?任选一处,解释其变化的原因。
(5)学者复原唐令的依据,除唐代行政法典、相关学术研究外,还可以有(双选)
A.出土的唐代官方文书   B.唐代印刷的佛经
C.日本的古代法律文献   D.唐代颁行的药典
(6)以唐令的流变和复原为例,谈谈后世文献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圣令》发现后,学者致力于将其中的宋代令文复原成相对应的唐代令文。以下是其中一 条令文的复原:

宋令文:诸州税调庸配贮诸处……送纳讫,并具账申三司。
唐令文:诸州租调庸配贮诸处……送纳讫,并具账申省。
(1)与宋令相比,学者复原出的唐令有哪两处不同?任选一处,解释其变化的原因。
(2)学者复原唐令的依据,除唐代行政法典、相关学术研究外,还可以有 (双选) (     
A.出土的唐代官方文书B.唐代印刷的佛经
C.日本的古代法律文献D.唐代颁行的药典
(3)以唐令的流变和复原为例,谈谈后世文献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
2023-01-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众说秦始皇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秦始皇的评价即是一例

材料一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

——(明)张居正

材料三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1)上述材料中涉及了秦始皇哪些方面重要事迹?
(2)材料二所说的周王道穷的主要表现是
A.华夷交融   B.礼崩乐坏   C.百家争鸣   D.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3)材料三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谈谈你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倾向的理解”。
(4)三则材料分别对秦始皇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5)为什么三则材料对秦始皇有不同的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