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历史事实是既定的,但是看待历史的角度则可以是变化和多样的。

视角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视角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视角一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事件做出较高的评价?(举两例)
(2)按照视角二,从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2023-06-21更新 | 116次组卷 | 6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872年在曾国藩等人的建议下,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平均年龄12岁的幼童留学美国,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但在顽固派的阻挠下,1881年清廷即下令撤回留美学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某赴美公使)奏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顿,亦觉防范难周,亟应将该局裁撤”。

——奕䜣《奏请撤回留美学生肄业学生折》(1881年)

材料二   公费留学生非经特许,一律暂缓派遣,自费留学生除有国外奖学金或其他外汇补助费,无需请购外汇外,一律暂缓出国。已在国外的公费生,所学科目非军、工、理、医而出国已满三年者,应立即回国,已在国外的自费留学生,除成绩特别优良者外,无论学习何种科目,一律不给外汇。

——中国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修正限制留学暂行办法》(1939年)

材料三   大踏步走出去

时间

主要留学地

培养目标

国家政策

建国初期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

以工科为主,培养重工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1957年,毛泽东会见留苏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1978~1981

大部分就读于美、德、日、英、法等国

以自然科学为主,培养改革开放急需的科技人才

1978年,邓小平说,“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研究一下,花多少钱,值得”。

90年代以来

到2013年,留学生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

学科多元化,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理想和国家需要求学

1993年,党中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总方针。
(1)在洋务派的努力下,先后有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他们留学期间美国社会的状况是(双选)(     
A.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B.治愈内战创伤,黑人状况有所改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开展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如火如荼,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D.参与世界大战,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中途撤回留学生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指出建国初期中国向东欧与苏联派遣留学生的历史背景。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中国追寻留学之路?
2023-04-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一定程度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自身迁徙的历史。迁徙中的人们,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层面的碰撞与交融中,留下了他们的印记。某校历史社团开展了关于“公元3-6世纪欧亚游牧部落大迁徙”的探究学习,从四个主题中寻求他们的印记。
主题一   时空的印记

(1)按时间先后,将上述四幅地图排序,正确的是(单选)(     
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③①D.②①③④
(2)观察图片,将②③两幅地图的标题补充完整。
图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势图。图③是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_______________示意图。
主题二:活动的印记

(3)图文所呈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4)嘎仙洞遗址发现对于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意义是(双选)(     
A.证明了嘎仙洞是鲜卑人的发源地B.可以明晰拓跋鲜卑部的迁徙路线
C.有助于研究鲜卑族早期历史文化D.为破解鲜卑人的文字提供了帮助

主题三:文化的印记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神光照于室内,天地氛氲,和气充塞。……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大赦,改元延兴元年。……史臣曰:……(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魏书·高祖纪》


(5)根据主题三的材料,制作一张介绍主人公的人物卡片。
姓名:拓跋宏
民族:鲜卑                         父母:拓跋弘、李夫人
即位时间:_______________改元年号:延兴
谥号:_______________庙号:_______________
概括功绩:_______________,推动文教兴盛。
主题四:碰撞的印记

(6)公元3到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使得一些国家灭亡,也让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下列史实能论证此结论的是(单选)(     
A.赫梯帝国的灭亡B.贵霜帝国的建立
C.西罗马帝国灭亡D.蒙古帝国的建立
(7)有学者说:“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的某些技术。”这说明游牧民族的迁徙(双选)(     
A.体现了文明交流双向性特征B.拉开了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序幕
C.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D.影响了欧亚大陆区域文化发展
2023-04-1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食物的传播

食物与人类历史的关系密不可分。伴随着人类的活动,食物物种从原产地逐渐走向全世界,在文明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1)大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将下列食物物种与原产地相匹配
①小麦、大麦   ②水稻   ③粟   ④玉米、甘薯

图1
(2)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的生产各有特点,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下图2中为公元前6世纪末某地的陶瓶,瓶上的画描绘了当地人收获橄榄的情景。推测这一地区应是        (单选)


图2
A.古代埃及   B.古代中国   C.古代美洲   D.古代希腊
(3)西汉以后,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椒、胡萝卜等传入中国是通过        (单选)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欧亚航线   D.大西洋航线
(4)15、16世纪,马铃薯和番茄等作为观赏作物传入欧洲的背景是        (单选)
A.新航路开辟   B.奴隶贸易   C.蒙古西征   D.奥斯曼帝国建立
(5)结合下列材料,谈谈食物物种的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竽、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清代)袁景晖《建始县志》

5 . 热门游戏《江南百景图》以明代江南为背景,其中可能出现在松江府布景中的是
①工部局   ②棉纺织作坊   ③江海关衙门   ④县城城墙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 . 思想与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但丁、达·芬奇等是15-16世纪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例如,但丁在代表作《神曲》中,将许多死去的教皇、主教和贪官污吏统统打入地狱,甚至在火窟中为当时的教皇预留了一个位置,而那些贤明的君主则都安置在天堂里。

材料二: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高举理性大旗,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例如,卢梭主张:“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

材料三:马克思、恩格斯在发表于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问题:
(1)材料一、二所涉及的思想运动,以及材料三所标志理论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简述上述三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思想与时代的关系?要求:300字左右。
7 . 下面漫画所绘现象的世界背景是
A.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扩展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有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
2016-11-27更新 | 266次组卷 | 16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4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9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背景相同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10 . 文物“述”史。

广州的几所博物馆中,藏品占比最多的是瓷器以及与茶叶相关的文物。馆藏的文物历经沧桑,却在无声地述说着历史。

(1)下列选项能够说明“广州几所博物馆中瓷器以及与茶叶相关文物居多”的是(双选)(     
A.瓷器与茶叶是广州人首要的生活物品B.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商贸港口
C.瓷器与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D.广州工匠具有成熟的制茶和烧瓷工艺

材料   组一

文物样式

名称乾隆广彩西洋人物瓷茶叶罐晚清洋人巴夏礼夜壶晚清圆雕洋人贡碟
简介广彩外销瓷器,绘有西洋人物风情图,形象逼真,迎合了欧洲市场的需要。陶塑匠人制做的夜壶(俗称尿壶)。巴夏礼曾任英国驻广州领事。器身西洋人物曲膝弯腰抬首,手持拐杖,腰挂掠夺物品。
(2)材料组一的文物能够“述”给后人的历史内容是(双选)(     
A.清代的手工制造水平B.制作工匠的共同认知
C.制作工匠的个人看法D.清代洋人的真实面貌
(3)观察材料组一的文物,简述中国匠人制作的西洋人物造型在不同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   组二英法进占广州城后……或出于报复,在广州城内大规模拆房烧街……广州城内富户大多迁出城去,普通百姓苦不堪言……许多房屋和街道都面临重新修建,直到18617月英法联军撤出前,……还看得到郊区许多地方都被火烧过。

——【英】斯坦利·菜恩·普尔《巴夏礼在中国》

清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占领军成立“联军委员会”,对广州实行军事殖民统治。英法联军在广州无恶不作,英军抢走布政使衙门库银227000两。……广州一法人被杀,法兵屠杀华人43名。……英军进犯广东新安城,屠杀数千人。

——整理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通史》

(4)与材料组二史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单选)(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5)根据材料组一、组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组一中的人物形象呈现不同造型的原因。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博物馆功能的视角,谈谈如何理解“馆藏的文物历经沧桑,却在无声地述说着历史”。
2024-04-11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