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处理与周边政权与汉唐一样,都是在华夷正朔观念与现实政治的交互作用下,构建自己的话语和现实政策。太祖朝和太宗朝前期理顺宋辽间的华夷名分,建立以宋朝为中心的天下秩序,因而使用华夷一统的话语,并用“汉唐旧疆”作为开拓行动的解说。雍熙战争的失败使宋朝放弃了理顺宋、辽华夷一统的话语权。

——摘编自黄纯艳:《“汉唐旧疆”话语下的宋神宗开边》

材料二   1945年以来,国际法由原来的欧洲集团扩大至遍及七大洲的180多个国家,以欧洲为核心概念的国际法原则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国际法的范围扩大了,出现了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许多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授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使得传统国际法的一些原则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改或采取了新的概念。随着科技进步,传统国际法的内容扩大,产生如外层空间法和环   境保护法等新分支。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初期对边疆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与北部两个政权处理边境问题的方式?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国际法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唯物史观原理,阐述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历史渊源, 并指出其意义。
2023-12-2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意大利口述史学者波特利记录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1949年,意大利一家钢铁厂的一名工人,在参加反对意大利加入北约的游行示威活动时,在冲突中被警察枪杀。可是在20年后,波特利对诸多亲历者的采访中,很多人把此事发生的背景,记成了是在1953年反对资本家解雇和开除工人的抗议活动中。波特利认识到,比起把枪杀事件和北约联系起来,工人与资本家、与作为资本家代理人的国家的对抗,对受访者来说,才是更加广泛、更加普遍、更有意义的经历,也更能把他们战后的经历解说为融贯的一体。这主要说明(     
A.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
B.即便是对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C.运用史料需要秉持大胆怀疑、多源互证的原则
D.亲历者的口述回忆是重要的史料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指出:“子不语乱力怪神(违背常理或不易解说的事)……未知事人,焉知事鬼……敬而远之”。儒家学派主张“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仁者人也”“仁者心也”“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理学家张载说:“天地以生物为心”。朱嘉说:“仁者以天地生物之心为心”。这些思想主张,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根本命题。

——摘编自李泽厚《论语今读》等

材料二梁启超指出:“兴民权”“政治革命者,革专制而成立宪之谓也”。康有为言:“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更使民主成为“反专制”的一把利刃,直取君主专制的要害。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19411028日,《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分析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双重含义:“一是人民当家做主人,二是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对自身的事务当家作主”。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儒家思想的“根本命题”,并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古代儒学“根本命题”的共同发展,并指出引起这一发展的政治因素。
(3)根据材料三,简析中国共产党对古代儒学思想的重要发展,并指出这一发展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2023-04-13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有科普作家解说某科学理论:“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这一科学理论是
A.经典力学体系B.量子力学
C.狭义相对论D.广义相对论
2021-05-11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22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奏定初等小学章程》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立学总义

立学总义设初等小学堂,令凡国民七岁以上者入焉,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几童身体,每星期不得过三十点钟,五年毕业。
历史科目其要义在略举古来圣主贤君重大善美之事,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采本境内乡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令人敬仰叹慕。
地理科目其要义在使知今日中国疆域之大略,五洲之简图,以养成其爱国之心。宜悬本县围、本省图、中国图、东西半球围、五洲图于壁上。
格致科目其要义在使知动物、植物、矿物等类之大略形象、质性,以备有益日用生计之用。当先先就庭院中动物、植物、矿物,为其解说其生活变化作用。

——程美宝《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

材料二 下图为“初等小学堂四年完全科国文教科书第2册”中的插图(1911年)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1912年9月27日,《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以下围绕该漫画的解说错误的是
A.此时孙中山已卸任总统热心于铁路建设B.体现了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
C.反映了国人追求国家富强的期望D.孙中山积极支持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2021-12-3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致远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碎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

——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船山(王夫之)生当明清鼎革之际,试图对引起当时社会变故、民族危机的内在因由予以学术文化史的全面考察和系统总结,以其为锻铸未来寻找新希望的种子。……侯外庐在《船山学案》中指出:“……夫之先生的学术是清以前中国思想的重温与发展,他不但把六经别开生面地重新解说,而且从孟子以后的中国哲人多在他的理性主义批判之下翻案估定,所以他的思想涵盖了中国学术史的全部……”。

——摘编自王泽应《船山学的学术基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结合所学理解材料二中“他的思想涵盖了中国学术史的全部”的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在社会史观上的创新之处。
2022-03-1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十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8 . 如图所示条约规定:“大俄国大皇帝允将一千八百七十一年,即同治十年,俄兵代收伊犁地方,交还大清国管属。其伊犁西边,按照此约第七条所定界址,应归俄国管属”。下列对此条约的解说正确的是
A.条约为1881年左宗棠签订的中俄《改订条约》
B.是在哈密建立的抗俄军事基地的支持下签订
C.凭此条约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D.是“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的成功实践
2022-01-0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海亮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最后一测历史试题
9 . 对下图小说配文字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讽刺了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批判等级观念
B.歌颂了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C.赞颂了人的伟大,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D.宣传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要求建立民主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井田制度说”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迄今为止,关于井田制的形式和其剥削性质,已无多大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孟子所说的一段话:“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有人批评孟子对于西周田制的估计过于简单化、理想化,从而对其说持否定态度;也有人认为,孟子所说是比较全面的,他当时所说不只是一种田制,而是说了多种田制,一些学者还结合战国至西汉相关文献中谈其他田制的史料,对孟子的说法加以支持,并做了有益的补充、解说。这说明
A.事过境迁,“井田制度”已成过眼烟云,其原本就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B.是单一的“井田”还是“多田”,须资料确证,若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
C.借助多种研究路径并随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井田”的问题有可能逐步弄清
D.历史事实的考辩,只有通过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