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古代日本重要人物的主要成就。据此可知(       

人物

成就

山上亿良

带着《游仙窟》《王勃集》等诗文回日本后,写就了《沉疴自哀文》,引用了《抱朴子》《游仙窟》等经典书籍

空海

以《文心雕龙》为鉴,将《新定诗格》《诗格》《诗脑题》《诗仪》等书排比编纂为诗论集《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超》

吉备真备

教授皇太子阿部内亲王(孝谦天皇)《汉书》和《礼记》,并在大学教授五经、三史、明法等
A.汉字的传入成为日本文化发展的契机B.儒、佛思想在日本迎来了黄金时代
C.日本文化的主要思潮由欧洲转向中国D.日本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汲取和应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所示为古代日本重要人物的主要成就。这可用于印证(     
人物成就
山上亿良带着《游仙窟》《王勃集》等诗文回日本后,写就了《沉疴自哀文》,引用了《抱朴子》《游仙窟》等经典书籍
空海以《文心雕龙》为鉴,将《新定诗格》《诗格》《诗脑髓》《诗仪》等书排比编纂为诗论集《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超》
吉备真备教授皇太子阿部内亲王(孝谦天皇)《汉书》和《礼记》,并在大学教授五经、三史、明法等
A.汉字的传入成为日本文化发展的契机B.儒学得到了日本社会的普遍认同
C.日本文化的主要思潮由欧洲转向中国D.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作用
3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17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乾隆时刘汶《种烟行》一诗说道:“新谷在场欲糜烂,小麦未播播已晚。问何不敛复不耕,汲水磨刀烟上版。……愚民废农偏种烟,五谷不胜烟值钱。……往者岁歉难举炊,谁家食烟能疗饥。”该诗(     

A.道出了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B.表达了作者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C.反映了自然经济结构已解体D.是研究物种传播的第一手史料
5 . 乾隆初,扬州诗文之会颇负盛名,诗会以酒肴珍美蜚声远近,“诗成即发刻……出日遍送城中矣”。这一盛况让两淮盐政卢见曾等也以风流主持自居,与文人交相唱和,游宴觞饮。一时间,扬州文风极盛,时人形容:“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材料意在强调,该时期扬州(     
A.社会风气开放政治气氛宽松B.主流文化在蜕变中不断发展
C.商品经济发达市民文化昌盛D.商贾阶层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2024-01-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2次组卷 | 89卷引用:安徽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仿真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令,行偶语之刑”。

——以上摘编自高丽娟、王川《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

——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1)材料一、二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怎样的发展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在宣传内容和运动性质方面的变化。
2023-08-3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孝文帝改革(     
评价出处
礼俗之叙,璨然复兴,河洛之间,重隆周道,巷歌邑颂,朝熙门穆,济济之盛,非可备陈矣《魏书》
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廿二史札记》
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文王政教兮晖江沼,宁如大化光四表《悬瓠方丈竹堂飨侍臣联句诗》
A.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B.加快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C.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变化D.调和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9 . 唐代有诗云:“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该诗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幅“丝绸之路”贸易的画面。下列各项中,对诗中描述的这条“丝绸之路”的相关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
B.玉米,马铃薯等经由此路从印度,缅甸传入中国西南地区
C.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
D.中国生产的丝绸等通过此路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参与者众多,但影响城市规划实践的主要机制可概括为三:一为官方法令制度对地方城市规划的控制与引导,即“官方传统”;二为民间流行的规划理论、方法技艺对具体规划的支撑,即“民间传统”;三为士人群体对前述两种机制的协调、决策与补充,即“士人传统”。下图为三个传统之间的示意图。

——摘编自孙诗萌《浅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个传统”》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