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关于“历史事实”,学界有多种见解。有学者将"历史事实”范畴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圆圈甲);史料中的历史事实,即历史本体的残存和遗迹(圆圈乙);史书中的历史事实(圆圈丙),并据此绘制了表示“历史事实”不同构成的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对图示中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A.客观发生过,且留有史料,但尚未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B.客观发生过,有确实的史料留存,又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C.客观发生过,却未留存史料,依靠类比推论等方法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D.未曾发生过,却错误地记载于史料之中,又被错误地当作历史真实而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图示,序号与政权对应有误的是
A.①——魏B.②——前秦C.③——十六国D.④——北魏
2022-01-13更新 | 280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是古今中外政治体制的常见现象,但其出发点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 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朝代的政制?分析图二,联系所学知识说明,相权是如何被分割的?

(2) 图三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三权”是怎样分配的?图三与图二的体制设计,其目的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3)你认为图四、图五呈现的是近代哪两个国家的政制?结合图示,概括指出这两个国家政制的异同点。
2016-11-2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马鞍山二十二中高一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4 . 如图为纪念近代某一革命活动设立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布示意图,该革命活动(     

A.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道路B.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开启了中国浴火重生的新征程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2024-05-1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以下是西欧国家不同时期政治结构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1到图2的结构变化体现了王权的加强
B.图1时期庄园法庭审判依据是“日耳曼法”
C.图2所处阶段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D.图1到图2演变过程中出现城市自治现象
2023-11-16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中世纪西欧某一封建庄园的示意图,它可以反映封建庄园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政教合一D.城市中心
2023-07-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人民解放军准备进行某战役的示意图。这次战役后,就全国范围来看,人民解放军(     

A.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B.取得了对敌优势地位
C.扫清了解放区残敌D.开始实施运动战歼敌
2024-05-1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8 .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

材料一   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殖民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   印度民族主义者最大的不满就是英国统治造成的贫困,英国为了掠夺印度的农业资源并以印度作为英国商品出口市场,阻碍印度的工业化进程。与此观点相反,经济史学家莫里斯·D·莫里斯认为,印度之所以没有产生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是因为19世纪的印度还不具备资本、市场和政治基础等先决条件,这种观点颇具说服力。大多数经济决策是由印度及外国的私人资本家作出的,他们投资于回报率最高的地方,通常是贸易而不是工业。他们的兴趣不在解决贫困上,政府本身对经济采取不干涉政策。

——【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著《20世纪史》


(1)依据材料一的地图,结合历史背景,简述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过程。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印度贫困原因的两种观点。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2023-04-07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亚商贸通道示意图

——据【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

以“丝绸之路”而著称的欧亚商贸通道被冠以多种称呼:“信仰之路”、“和睦之路”“帝国之路”、“危机之路”、“白银之路”、“冷战之路”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这条商路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欧亚商路,选择某一称呼或自拟一个称呼,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