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67000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黑石号”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

——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黑石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如果继续深入研究,确证“黑石号”是从扬州出发的,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 . 据史料记载,当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崛起之时,公民们便实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得“法治”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崇尚全民法治B.颇具民主意识C.获得特许权益D.已有人文精神
2024-05-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史籍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体现出该时期(       
史料出处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左传》
“关市几而不征……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
“(子贡)废贮(贱买贵卖)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史记》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B.商人活动不受限制
C.全国市场初步形成D.商业管理体系完善
2024-03-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南宋后期名臣魏了翁,曾给皇帝上呈过一份奏章,列举“本朝”形成的多层多途的信息通进方式。魏了翁说到方方面面的情况都有向皇帝、向朝廷递进信息的特定渠道,他概括说“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这则史料可用来说明宋朝(     
A.社会监督完善有效B.集权制度把控严密
C.文人理政细致高效D.政治氛围较为宽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顾颉刚先生对《白话本国史》评论:“编著中国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条列史实,缺乏见解,其书无异为变相的《通鉴辑览》或《纲鉴易知录》之类,极为枯燥。吕思勉先生指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上述言论对当前史学研究的重要启示是(       
A.应当增强收集和保存史料的思想意识
B.原始记载史料的真实性远大于后世学者对其整理与分析
C.历史研究必须借助学者个人见解,才能弄清历史本来的真相
D.历史研究应秉承客观理性原则打破框架束缚做出符合历史情境的分析和判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类别家庭背景人数比例
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5042.4%
寒素士子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1714.4%
家世不详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D.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2022-04-26更新 | 995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西周燕都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陶器有簋(guǐ)鬲(lì)小口瓮等,其中侈口厚唇簋、联裆鬲分别体现了商朝和西周的文化风格,小口瓮则呈现燕地文化的特点。这些出土文物
①是研究燕地制陶技术的实物史料 ②全面反映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
③有利于研究燕地的社会生活状况 ④体现了燕地多样文化融合的特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4-20更新 | 61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暑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东汉明帝评价《史记·秦始皇本纪》赞语说:“司马迁……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司马相如……至于疾病而遗忠,主上求取其书,竟得颂述功德,言封禅事,忠臣效也。”这说明(     
A.时代变迁决定价值判断B.皇权强化导致思想专制
C.治国理念影响人物评价D.思想变革改变史学体例
2024-01-30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是以农立国的农本国家,十分重视基层组织的建设。从周之乡遂到明清保甲,代有兴革,为确保基层的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稳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代统治者一贯的重视乡宴制度,通过定期举行乡宴,以和乡党之情,以明长幼之序,以叙伦常之亲。古之政治家、思想家.都积极主张设学校以育人才、以兴文治,西汉成帝时下诏仿古之太学,选通达之士为博士,以传先王之道。唐太宗在《颁示礼乐诏》中阐述了礼乐对于安民治国、移风易俗的重要价值。唐宋以后.社会上广泛流行大家族的家法族规、家训族语,还有大量的乡规民约.成为解决乡里事务的重要依据.是国法的重要补充。形成了以基层政权为主干,充分调动了德高望重的老人、族长、士大夫的积极性,使之各展所长,共同治理基层社会。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史鉴管窥》

材料二   英国的地方自治是自生的,但作为宪政意义上的地方自治却是以11世纪初期伦敦地方自治为标志的。英国地方区域均为自治单位,由人民推选代表,组织地方议会。地方议会兼为立法与执行机关,自行决议,自行执行,中央机关衬地方议会,予以监督,而不横加干涉。国家和地方虽为一体,但二者之间权责明确,权力适当。载泽等人认为“一国之大,情形之复杂,绝非一个中央政府、一种政策所能应付自如、适宜一切。”“盖自治者,使社会有势力之各阶级,各担任国家之行政,由是义务之思想,政治之知识,浸润于社会各元素之中,而代议政治之基础乃固。故自治者国家与社会之连锁也”。这种自治制度锻炼了民众的政治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水平,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摘编自陈红《近代中国对英国地方自治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人眼中英国地方自治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西方基层治理给你带来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2023年9月《求是》杂志刊发的《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全面系统深刻揭示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该重要论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战略高度,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文明内在特质的深刻揭示,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更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运用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且能解读所选中华文明特性的内涵,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须体现时代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