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的城市化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欧洲占据首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要。工业革命带动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劳动力越来越多地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使城市逐步产生了吸收大量劳动力的能力。交通运输方面的巨大变化,加强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

——摘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   

材料三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记载: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马克思指出:“一个工业城市或商业城市的资本积累得越快,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的流入也就越快,为工人安排的临时住所也就越坏。”城市卫生状况的恶化,也是早期城市病的重要方面。

——摘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对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的关系进行解读。
(2)材料二对研究英国的城市化是必需的吗?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对我们研究英国的城市化有何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从哪些视角分析英国城市化的原因。
2024-04-3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2 . 公元前81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在位时,霍光组织召开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史称“盐铁之议”。一方是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另一方是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之士(有德之士和儒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桑弘羊方贤良文学方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是以县官(朝廷)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此筹计之所致,非独耕桑农业也。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据(西汉)桓宽《盐铁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代“盐铁之议”的认识。
3 . 一部大英博物馆发展史,也是一部英国殖民扩张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图来源《星球研究所》

材料二   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部分文物图片

材料三   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由于得到皇家海军的支持,其远征充满了浓厚的官方殖民色彩。他的队伍中不乏植物学家和自然学家,这使得他的探险成果对于推动欧洲的博物学和植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摘编自柴彬、陈谦悦《近代欧洲殖民扩张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兴起》

材料四   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数量之多,大英博物馆盛不下,只得分藏于各个博物馆。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大英博物馆主要藏品来源的特点。
(2)说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部大英博物馆发展史,也是一部英国殖民扩张史”这句话的理解。
2024-05-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人的责任”抑或“黑人的负担”?

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段,在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间交流的过程中曾产生过多种不同的观念:

·1899年,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其著名的短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92年,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巴西尔·戴维森出版了一本叫做《黑人的负担》的书。他在本书中指出欧洲人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但已经证明是不切实际的一些制度和惯例——这是黑人的“负担”。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分析“白人的责任”、“黑人的负担”两种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观念的认识。
2024-05-1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5月针对性训练历史试题
5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移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矛盾,爆发为暴力的形式。自古代起,直到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我认为,可以总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第二次冲击后约四、五个世纪,到了十三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这是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投入冲击成为主力的还有大量的突厥人。冲击的范围包括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在第一、第二次冲击中作为主力的印欧人和闪人已经变成了受冲击的客体,成为农耕世界的防御者。……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材料二   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古代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史实。以游牧世界第三次冲击为例,扼要说明其“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的变化趋势。有人说,美国是各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各民族“大拼盘”。结合所学,请你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看法。
2024-04-25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殖民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   19606月,比属刚果宣布独立。几天后发生兵变,骚乱向全国蔓延。比利时趁机入侵,还扶持矿产丰富的加丹加省“独立”。刚果政府请求联合国提供军事援助。美国支持联合国派出部队取代比利时军队,试图“以相对较小的代价防止混乱与共产主义”。苏联援助了飞机、卡车等装备,以及捷克军事顾问。两国各自扶植政治势力,刚果局势复杂化。苏加诺和纳赛尔等亚非国家领导人努力为刚果国内政治和解奔走。1961年,安理会通过关于使用武力制止刚果内战的决议,这是“联合国部队中80%以上是非洲人或亚洲人影响大量增长的结果”。1963年,在联合国部队的压力下,加丹加省放弃“独立”,刚果实现统一、比利时殖民主义势力被驱逐。这场危机在经过多次反复的冲突、对抗后终于结束,但刚果内部政局依然动荡不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刚果危机中各种国际力量作用的理解。
2024-05-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检测历史试题
7 . 语言既是交际工具、信息工具和认知工具,也是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政治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建省大田县有闽南话、大田话、龙溪话等十余种方言、土语,出门三、五十里方言就互相听不懂。当时来大田县农村工作的南下干部用普通话作报告,群众都听不懂……所以,在当时的群众中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不懂听普通话,好像鸭子听雷轰”,“社会主义无限好,张耳聋子听不了”。

我们国家正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全国人民在各个工作岗位上进入了日益广泛的集体生活和共同劳动,这就更加迫切地需要一个规范明确的统一的民族共同语。

——摘编自崔明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制定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历史动因及其政治意蕴》

材料二

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7年,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突破1亿人大关。

2000年,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20世纪末,我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21世纪初,语音技术在手机社交和生活服务平台普及。

2001年1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同时也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2014年,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全国有70%以上的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

——摘编自李忠杰《共和国之路》等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的认识。(13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是封建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高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体育活动都处处可见。从体育项目看,唐代不仅传承了蹴鞠、缘竿、马术、摔跤(相扑)、棋类、武艺……而且还出现了马球、象棋等新的体育项目。据文献记载,太宗皇帝是引进马球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民俗体育方面,如秋千、斗鸡、踏春、赛龙舟也在城乡蓬勃开展,其中有些项目来自西域,也有些项目远播朝鲜、日本、东亚、西亚,甚至欧洲,出现了以唐朝为文化中心的传播流。

——据王俊齐《唐代体育文化史》

材料二   唐代体育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金城公主入藏和亲的欢送庆典上,唐中宗令皇宫马球队与吐蕃使者进行马球比赛;开元25年,唐玄宗根据朝鲜半岛新罗国的体育爱好,派围棋高手随吊唁使团吊唁新罗国王的去世,增强了中新两国的友谊。……《温汤御球赋》记载了唐玄宗组织将士开展马球表演一事,认为马球训练“可以震叠戎狄,康宁宇县(天下)”……在诗歌创作中,许多诗人把体育作为创作内容。韦应物在诗中描写了军中开展蹴鞠活动的情景,“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

——摘编自胡洪波《体育在大唐盛世中的历史意义之考辩》

唐代体育在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发展。依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利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种观点的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二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大力投资教育,以法律形式保证了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可以说,工业革命为英国女子教育的变革及自身地位的改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契机。

——姚琳《19世纪中后期英国女子教育研究》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妇女发展史方面谈谈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2024-05-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如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服饰规范的部分内容

出处内容
《礼记·深衣篇》(西汉)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李;下爱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图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新唐书·车服志》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
《宋史·舆服志》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扉之习,实关风化……宜中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材料二   明代的“服妖”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借越,即以下借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

——整编自赵梦菲等《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

(1)指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并简要说明。
(2)谈谈你对明代“服妖”的认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