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帝亲政后,对黑龙江地区的俄患颇为留意。最初,他尝试采取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未能奏效。清军击退雅克萨俄军之后,康熙帝于1686年向大臣表达了欲以尼布楚为中俄边界的想法。对清朝统治者而言,与俄国划定疆界、避免冲突,从而稳定喀尔喀蒙古、孤立准噶尔,既迫切又必要。从观念层面来看,清延这一主动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其固有的边界意识。俄皇彼得(一世)收到清朝国书之后,于同年11月底回复。1689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其分界方面的内容大体为清廷之前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一、划定疆界;二、禁止(擅自)越境;三、互遣(遣返)逃人(逃亡者)。《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清朝加强了东北边防,并设立了中俄界碑,绘制了实测舆图。

——摘编自易锐《清前期边界观念与〈尼布楚条约〉再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影响。
2022-10-3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一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级,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昊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那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评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有那些。
2022-09-30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年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40 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 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
2022-10-23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有:

一、人民民主。对于当代社会主义政治形态来说,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民主理想的价值 已充分确立,但就制度的实际房面而言,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人民民主的价 值理念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价值取向。我国各项政治制度都是按照这一理念和宗旨设计 传承的,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精神。

二、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任何政党制度都有民族性、现代性两个方面,都是普适性 与特殊性的结合。政党制度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由背离、疏离走向高度统一,这是政党 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内在逻辑。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忠实地体现了这一历史逻辑。

三、社会平等和法治。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平 等的社会。社会平等的实现需要一定条件,这就意味着社会平等的实现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平等既是作为社会原则而存在,同时也是作为制度的原则而存 在的。

——摘编自刘文沛、丁长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基本问题探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 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理性主义最初出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以及牛顿力学的演算,使理性主义的旗帜树立起来。政治理性主义者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分析、计算、逻辑推理的技术运用于政治领域,使这种追求确定性和功利性的科学方法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绝对的地位。在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同宗教神学斗争的过程中,政治逐渐从宗教的控制中摆脱了出来。此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政治家,比如伏尔泰提出的自然权利论,指出自然赋予人们自由和平等,所有的权利属于人民也被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理性主义逐渐丧失了理性原有的怀疑性,转而追寻一种纯之又纯的确定性。近代政治领域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更多是对理性的“形式”、“逻辑演绎”的空前追求,将人类的政治程序化、简单机械化、标准化、量化。

——摘编自赵恩烯《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归纳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政治理性主义”。
2022-10-10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光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少数民族居住的新疆、蒙古、青海地区,清朝诸位皇帝大都针对民族地区特点进行了有所区分的立法,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开始,向蒙古颁布了应遵守的法律制度。明治年间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条例。之后在康、雍、乾年间多次进行修订,修订后的〈蒙古律例〉分官街、户口、差徭、朝贡、会盟、行军、边境哨卡、盗贼等十二卷,共二百零九条,在蒙古部众中建旗佐,严格划分各部落之间的界限,以防止各旗间的联合,清政府还从法律上禁止蒙汉两族之间自由往来,不许蒙汉通婚,不准内地汉人到蒙地从事农耕,蒙古王公不得延请内地书吏等。清代将国家立法推及边疆地区,形成了国家法和边疆民族习惯法并存的二元结构。清代边疆民族立法之举措使得清中央政府以法律为手段保障边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服悦。1875~1878年,左宗棠进军新疆时,当地民众夹道欢迎,清军在当地军民的帮助下驱逐了阿古柏,收复了伊犁失地。

——摘编自王志强(有清一代西北边疆民族立法措施评析)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注意边疆问题。民国时期提出,所谓边疆有三种含义,即地理边疆、政治边疆和文化边疆。国民党中央和民国政府提出,要团结各民族形成一个大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统一的中华民国,这改变了古代“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的民族观。国民政府为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国防的安全,开始重视边疆的开发和建设,尤其是“自东北事件发生以来,一日而蹙地千里,国人视线所集,益觉边远省区建设之急切与重要”。国民政府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达到国家政治的一体化。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立法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是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元代王冕的《墨梅图》。下列对两幅画作相同点的评析正确的是
A.都有“得意忘形”特征B.都是时代的产物
C.都是文人画中的精品D.都有文化世俗化倾向
2021-10-2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郊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对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评述如下,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他们最大的直接成就就是说服欧洲的许多君主……虽然这些君主仍然坚持他们以天赋之权进行统治的理论,但是他们却已经改变了关于其统治目的的思想。虽然他们坚持认为政府权力依旧是君主们的天赋特权,但它此时也已被用于为人民谋利。

A.平等观念获得认同B.资产阶级革命正在兴起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D.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拉丁美洲与欧洲

材料一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简表

年份人物及事件
1764“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在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动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早期868名会员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
1768墨西哥人阿尔扎特创办报刊,介绍《百科全书》及欧洲的科学新发现。他是法国巴黎科学院、“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还是抽水马桶球阀的发明者
1775“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秘鲁人德奥拉维德因与伏尔泰等人交往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1788法国人布里索在巴黎组建“黑人之友协会”,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圣多明各商人奥吉加入协会
17933位圣多明各代表参加法国国民公会,主张废除奴隶制
墨西哥城30多位学者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罪名是谈论法国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独立等
1804—1805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在巴黎亲历拿破仑称帝,在罗马发誓终结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

材料二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

……

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

——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

材料三玻利维亚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国领土之上者;玻利维亚父亲或母亲所生子女,包括那些生于本共和国之外但依法明确表示愿意居住在玻利维亚者;本共和国的解放者……获得归化许可或在本共和国居住满三年者;那些迄今为止仍为奴隶,在本宪法发布后获得解放者。

——玻利瓦尔起草的玻利维亚宪法(1826)

(1)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评析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
2022-09-08更新 | 3197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惯法随着时间的流逝、案件的积累等诸多因素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中世纪时期的领主和佃户便要求将习惯法诉诸文字,以备审判时准确无误地使用。在英国,庄园法庭的判决结果一般是记录在案的,从而形成所谓的“判例”,而新的“判例”便可以作为新的习惯法在下次审判中被引用。虽然庄园惯例并不是由庄园领主统一制定的,但当已经存在的惯例不能够完全满足领主的某些利益时,领主便会召集农民来重新制定新的庄园惯例。每个庄园法庭里的农奴和领主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无休止的争辩,从而产生了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新的判例。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集体表决,我们会发现新的惯例在慢慢倾斜,倾向于农奴一方。

——摘编自刘璐《论中世纪英国庄园法庭的性质》

材料二   11世纪后期,《查士丁尼法典》一经发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人开始积极投身于对法典的研究之中。其中,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闻名欧洲,该大学逐渐取得欧洲法律学教育的领导地位,其全盛时期有来自欧洲各国的学生约一万多人,声名远播。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同的法学流派也开始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法学学派有注释法学派和疏证法学派。通过他们的努力,中世纪的时代精神得以与古典时代的罗马法相融合,使得罗马法更加适合中世纪的历史实际,从而为欧洲各地继受以及在法庭审判中实际使用罗马法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英国“庄园惯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庄园惯例”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查士丁尼法典》对中世纪法律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