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01900年,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商品数量成倍增加,世界上许多彼此分离的地区之间第一次出现了竞争或者说竞争更加激烈。成千上万的产业工人的生活水平开始取决于海外供应的维护状况,数以百万计的初级产品生产者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世界另外一半有时出现的市场波动。早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屠宰厂利用冰库作为天然冰箱;到1886年,冷冻车已投入常规运营。1875年,使用天然冰块和人工风扇冷冻的纽约冻肉第一次运到英国。美国和西欧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也给国际贸易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摘编自[英]H. J.哈巴库克、M. M.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从欧洲到中国的航路缩短了四分之一,并加速轮船取代帆船的过程,使运输时间减少一半以上。1871年上海与欧洲的海底电缆建成,上海洋行可与伦敦直接通电报。按银两计算,1864年贸易总值为94865000关两,1894年增加到290203000关两。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增长仍落后于进口增长。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仅占8%,而消费资料占90%以上;出口商品中,农业原料在1893年占15.6%,到20世纪30年代占45%左右,而制成品由56%退居到34%。

——摘编自王永起《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70年代,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出版《瘟疫与人》,他认为瘟疫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1348——1349 年,欧洲历史上最有毁灭性的瘟疫出现,后被称为黑死病,造成2500 万人死亡。天主教会传统的信条和仪式在瘟疫面前显得软弱无力,许多人不得不思考如何在非常的环境中拯救自己,薄伽丘的《十日谈》就是在躲避黑死病中写成的。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瘟疫的助阵。魏晋时期,瘟疫频仍。明末大疫,对国运日蹇的明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很多节日习俗,如端午节洒雄黄之酒、熏苍术之烟等行为,明显具有消毒、防疫的目的。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全球性霍乱流行,进一步促成近代公共卫生机制在欧洲建立,特别是在英国,直接推动城市下水道的建设。宣统年间,东北鼠疫大流行,为中国在防疫上展开国际间合作和推进近代卫生防疫制度建设提供契机。当然,更为直接和明显的,还是瘟疫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

——摘编自《瘟疫与人类文明进程的搏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克尼尔提出的瘟疫“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这一观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今人类社会在面对疫病暴发时的合理性举措。
2024-04-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时期,日本正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急需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以促进自身社会的发展。木宫泰彦先生说:日本古代人民的生活,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因中国文化的输入而丰富起来。于是使一些向往中国文化的先进者,更加热切希望前往当时堪称东方文化渊源的中国,直接吸收优秀的文化。因此遣隋使出现了,并派遣留学生直接学习中国文化。到了唐朝,遣唐使接二连三地来华,人数最多的一次达五六百人。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二:中国文化能够在欧洲闻名,得益于传教士在中西方文明间的往来。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上半叶,传教士先后将《论语》《大学》《中庸》《孝经》《小学》等译成西文,对中国儒学有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介绍。一时间,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纷纷拜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著作,并在其中找寻他们所需要的精神源泉。之后的民主”“理性”“平等”“人权”“无神论等理念的提出都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姚婷婷《浅析儒家思想对欧洲启蒙思想家宗教观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的日本借鉴中国文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借鉴中国文化的特点。
(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得出哪些认识?
2024-04-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阿兹特克文明的离奇消失阿兹特克的人祭、吃人传统和特诺奇蒂特兰城相对封闭的环境,是推动天花传染的重要原因。但主要原因更应该是内部的叛乱和宗教心理的崩溃。
玛雅文明的消失之谜近年来,一些考古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认为玛雅文明的失踪可能与政治动荡和内部冲突有关。
印第安人的谜之消失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欧洲人的到来对印第安人的消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印加文明的消失之谜一些学者认为,欧洲人带来了疾病和武器,对印加人的人口和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此外,欧洲人还破坏了印加文明的政治和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剧了这个文明的消失。

虽然这些失踪的原因尚未完全得到解释,但这些古代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成为了人们研究和探索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源。

——摘编自《世界未解之谜:古代文明的神秘失踪》等


根据材料,围绕“古代印第安文化的消失”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3-3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5 . 从阿育王时代的婆罗米数字到今天的阿拉伯数字,数字的书写和使用经历长时间的发展(下图)。这说明古代印度(     
A.是世界文明最早发源地B.对世界文化作出贡献
C.数学成就全面领先世界D.文化的底蕴深厚悠久
2024-03-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6 . 阿拉伯帝国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在执政期间,修建了用以收藏珍贵图书文献的智慧宫。第七任哈里发麦蒙扩建智慧宫。智慧宫的翻译家们将数百部各门学科著作,从希腊文字、波斯文、奈伯特文、古叙利亚文、希伯来文、印地文、科普特文和拉丁文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一翻译运动(     
A.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B.加速了基督教文化的传播
C.开启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
2024-03-3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7 . 古埃及人注意到,每隔1460年会同时出现日出、天狼星升空与尼罗河泛滥。神庙祭司很早就开始制作星象图。以此为基础,古埃及人发明了太阳历。由此可见,为古代埃及提供发明太阳历的主要客观条件是(     
A.地理环境B.宗教信仰
C.农业发达D.群众智慧
2024-03-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8 . 迄今发现的《吉尔伽美什》是写于12块泥板上的史诗,其中的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曾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女神阿鲁鲁创造了恩奇都这个英雄人物来制衡他。恩奇都说:“我要让乌鲁克人都知道‘世上我最强’,我要改变那里的现状,生在荒野中的人才最有力量!”据此可知,《吉尔伽美什》(     
A.歌颂无畏的英雄主义B.讲述真实历史且浪漫
C.体现鲜明的理性精神D.反对君主的专制统治
2024-03-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9 .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王夫之则说:“惟君子积刚以固其德,而不懈于动。”二人所述都(     
A.体现了刚健有为的精神B.注重对伦理道德的培养
C.强调了不断学习的重要D.蕴含着鲜明的民本思想
2024-03-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朱熹编撰的著作。这些作品(     
《近思录》与吕祖谦合作编成,精选周敦颐、张载、二程的语录622条
《小学》辑录了“古圣先贤”的言行,共6卷
《四书章句集注》《四书》对《论语》《孟子》作“集注”,著成《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从《礼记》里抽出《大学》《中庸》两篇,重新分章辨句,著成《大学章句》《中庸章句》
A.使理学体系趋于完备B.有利于扩大理学的影响
C.推动儒学发展为理学D.宣扬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2024-03-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