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1951年,新中国政府在旧中国工商税种的基础上建起以14种工商税收为主的税收制度。1959年,在国营企业试点税收与利润合并缴纳。到1973年为止,国营企业事实上只征收工商税。此时期,构建出的是一个新的财政类型,可称为“现代家财型财政”(下图)。

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即将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1987年开始,政府与企业间广泛实行承包制,以企业相对固定的财政上缴(利、税),由此带来现代家财型财政的现实终结,国营企业领导人越来越多地学会像一个企业家那样去利用市场机会,其他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也获得了成长的缝隙和空间。在1994年集中进行的税制改革和2004年后逐渐开展的税制改革基础上,来源于大众财产或收入的规范性税收,真正成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经历如此种种变革后,税收型财政成型,中国成为税收国家。

——摘编自江国华、韩玉亭《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家财型财政制度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税制变革的特点。
2024-05-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行政职能日益扩张,要求将政治与行政加以区分。在美国,集中地体现在1883年通过的《彭德尔顿法》规定:行政管理厘置身于党派政治的范围之外,文官不应该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政治责任由选举产生的政府官员(政务官)承担,政治官员代表政府对议会或公民负责;行政人员(事务官)承担行政责任,通过规则对政治官员负责,最终对人民负责;事务官不随政府更迭而进退,其职务由法律保障,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辞退和开除。

——摘编自杨代福《美国文官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随着大规模建设的展开,不仅干部数量迅速扩大,而且其结构和类型也日益复杂。1953年,党中央拟定《关于加强干邵管理工作的决定》,决定将管理干部与管理业务相结合,逐步建立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分级分部管理体制。1955年,党中央颁发《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根据“凡属担负全国各个方面重要职务的干部均应由中央加以管理”的原则,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管理的范围是下两级机构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

——摘编自罗国亮《干部人事制度:新中国60年的演变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制度体现的原则。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从干部(文官)制度改革中得出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导致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圈占土地,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议会的态度也逐渐从此前的限制圈地转为支持圈地,并开始以立法形式通过私人提出的圈地协议,从而推动一系列圈地法案的形成。地主贵族对于土地经营及农业技术改进有着强烈的兴趣,因为这能提高土地的收益,增加他们的财富。1730年,政治家汤森德勋爵退出政坛后,回到诺福克郡全身心地投入农业改良,他把在国外见过的农业耕作技术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实验。在整个18世纪,甚至到19世纪初,农业通过向工业部门提供羊毛、皮革、兽脂等原料而与工业建立起密切联系。

——摘编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材料二   1951年,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上指出:“党中央从来都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决议(草案)》中还规定了政府在贷款、供给新式农具和优良品种、劳模奖励等方面的政策,鼓励农民加入互助合作组织,发展农业生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农村历经互助组、初级农业社、高级农业社、人民公社的发展阶段,而农业技术变革也由最初的推广新式农具、良种改造、化肥应用发展到农业机械化,这些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促进了农业增产丰收。

——摘编自苏泽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农业改造研究》

材料三   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发布了14个以“三农”为主题的“——号文件”,表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国家在“三农”领域的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也不断加大。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指导下,21世纪以来,国家在制定农业农村政策时均遵循“少取、多予、放活”的基本原则,逐步构建起强农,惠农政策制度框架,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等。

——摘编自邹於娟《新中国七十年农业农村发展历程及政策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与18世纪的英国农业发展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农业发展变革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变革的历史经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佐说:“在1688年,英国达到了它在1640年所定下的目标,它放弃了革命的任务,而代之以自由。”自“光荣革命”后,英国再未发生暴力革命或武装政变,一直保持着和平的局面,国王的权力逐渐被削弱,而代表社会各阶层的议会的权力则不断上升。1832年、1867年和1884年,英国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的议会改革,主要内容是选举制度,最核心的是选举权。围绕着选举权,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社会力量、两大政党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辩论和斗争。英国民主化的过程中没有产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主运动领袖人物,政治的主导者仍然是传统的领导人。这正是因为,英国的统治阶层与民主化基本同步。

——摘编自李济时《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方式与条件研究》

材料二   1688年政变后,资产阶级不但将上院保存了下来,而且赋予它在国会中相当大的权力。从威廉三世起,英国国王虽已置身于一种与往昔专制制度不同的政权结构之中,要按国会的法令办事,但仍然是终身的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他们尽可能地为封建地主谋利益。……1832年议会改革以前,英国的资本主义已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其下院议员还是一直沿用中世纪的选区划分和旧的选举法选举产生,他们对选民有很多的条件限制。

——摘编自潘香华、陈利今《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局限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英国代议制形成、发展、完善的历程及这一历程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代议制政体建立的意义和局限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查士丁尼之前,有过三次编纂法典的尝试,但是这些法典的内容依然过于庞杂,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对于查士丁尼来说,统一法典的编纂与帝国其他的措施,都是其重新恢复和统一罗马帝国政策的一部分,因为统一的帝国需要统一的法律。因而,查士丁尼上台伊始,立即着手法典的编纂。公元528,查士丁尼颁布谕令,任命十人委员会,命令他们负责根据以前的三部法典以及后来一些皇帝的谕令,编辑一部新法典,并使之系统化。529,法典编纂完成,命名为《查士丁尼法典》。它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财富。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存在着许多局限性

——据《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庙会的类型可分为定期庙会和临时庙会,城市庙会和乡村庙会,进香庙会和迎神庙会。此时庙会活动包括宗教祭祀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商业贸易活动这三大类。庙会宗教祭祀活动可分为佛教庙会祭祀活动、道教庙会祭祀活动和民间俗神庙会祭祀活动;庙会文化娱乐活动主要包含戏剧和其他民间文艺活动;庙会商业贸易活动的交易内容包括饮食、日用百货和其他服务型商品。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官方对庙会宗教、娱乐和商业活动的管理,还是民间庙会行动的组织者、组织机构和管理费用,都对庙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牛晓丹《唐宋时期庙会研究》

材料二   明代,庙会与政治连接更为紧密。朱元璋大力提倡官修城隍,鼓励举国皆祀。他为了利用庙会束缚人民,还敕封前代一些有名的忠臣并为其建立庙宇,如关羽庙、岳飞庙等。到了清代,庙会规模扩大,庙宇数量增多。据有关学者统计,北京地区的庙会,各种庙宇共计1300多所,如黄帝庙、观音庙、土地庙、火神庙、龙王庙等。庙会在宗教、娱神的同时还有娱乐等活动。《妙峰山进香图》就描绘了人们赶庙的情景:进香者攀援山道沿途祭祀,山涧中有茶棚、戏班、杂耍、撑杆等,山脚下村庄有各种民间艺术、商品贸易之类的活动。

——摘编自王江华、姬文慧《浅谈庙会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庙会的特点,并简析这一时期庙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至明清时期庙会的功能。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90—2000年,农民税费负担总额增长了2.9倍,农民人均负担增长了3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弃耕撂荒问题突出。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包产到户的发源地——安徽省展开了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三个取消、一个逐步、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即取消城乡统筹、农村教育集资和屠宰税,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安徽农村税费试点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配套改革和农村社会稳定,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税费改革提供了经验。2002年3月,中央又确定在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16个省和自治区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5年底有28个省(区、市)及河北、山东、云南三省的210个县(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2006年1月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

——摘编自马晓河等《农村改革40年: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事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村税费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村税费改革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 至汉代,统治者都曾大兴“常平仓”。隋朝后,官方“社仓”带有强制性。隋文帝下诏各州百姓及军人“输粟储仓”,如当地出现饥饿贫困者,以社仓赈济百姓。宋代设


“常平仓”“惠民仓”“广惠仓”等,有济贫、恤孤之用。明朝规定,各州县必须立东、南、西、北四仓,每年储米粮,储备满两年的量,仓由“笃农”专人掌管,民户出谷多者,可免征税两
年或补授官衔。清朝时也有社仓、施粥厂等做法。汉文帝时期“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南朝时期“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咸加振恤”,宋朝曾“诏募民修农田水利”,清代地方常举办义学、施医局、埋葬厂等,进行社会救济。

——据郭亚雄《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行为探究》

材料二   二战后,欧洲发达国家经济发 展迅速,在创造巨大财富基础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国民即使遭遇年老、疾病和失业等困境时,仍能过上温饱无忧、不失


尊严的生活。这种重视社会平衡发展的欧洲模式被称为“福利国家”模式。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发达国家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增长乏力给其福利制度带来很大压力和考验。该时期,失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摘编自唐虹《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与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困境。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2023-02-13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原产于卤美洲,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引入我国。其中最主要路径有三条:一是从越南引入广东东莞;二是从南澳岛传至福建漳州;三是由陈振龙引入至福建福州。后逐渐向各地蔓延,至18世纪中期,番薯已遍布全国(如表3所示)。爵著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并因其高产、抗旱、适应性强、口味香甜等特性,深受百姓喜爱。

表3   番薯引入各省的时间

省份云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川广西江西湖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南河北贵州山西安徽
番薯引入年份15761589159316081608173317361736174017421743174617461748175217561768

——摘编自于爱芝、杨敏《番薯引入对明清人口的影响》

材料二 番薯的推广,使大量滨海沙地和山区的贫瘠丘陵得到开发利用。番薯更是绝对的高产作物,而且所需的人力少,但收获量却大大多于其他粮食作物。

——摘编自郑南《从玉米、番薯、马铃薯的传入看外来农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番薯在我国引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番薯在我国引种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一些人迷信资本家的威力,不相信社会主义发展的可能行,甚至主张对国外私人资本作巨大让步,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成单纯的退却,列宁提出了批评,指出各种反对派既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也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性质。在批评种种错误言行的过程中,列宁阐述了“战略退却”的性质和意义。新经济政策是不得已而实行的“退却”,“退却”是有原则、有限度的。

——摘编自张晓旭《新经济政策与列宁的社会主义观》

材料二   美国建国以来,一直提倡“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思想,政府深信美国的经济制度是健全的,不主张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显然这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发展”的思想相违背。当1934年危机的严重形势稍有缓和时,美国国内便不再“把羡慕的目光投向莫斯科、柏林”,而是攻击新政会把美国带进极权制的深渊。不过,当最高法院在认识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势不可挡时,最终放弃了原有的主张。

——摘编自倪昕《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做出“退却”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你从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