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南省慈利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 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 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 “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 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 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 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从 12 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 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 15、16 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材料三     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像王权倾向着它们一样。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清朝时期加强“王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王权地位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带来的影响。
2023-12-02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明朝之前,皇帝临时派出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称谓名目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权限相对较小。明代,这类官员越来越受到重视,职衔前皆冠以“钦差”二字。到清代,钦差大臣承办的多是关涉国家安危的大事。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帝的法定权力不断缩小
B.民主政治趋势不断发展
C.地方的自主权利得到加强
D.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
2018-11-13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联合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联大第十一次特别紧急会议,投票通过了曾被俄罗斯一票否决掉的乌克兰局势决议草案。随后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了西方国家提出的对“五常否决权”增加限制的决议。据此可知(     
A.全球治理秩序面临严重挑战B.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速
C.和平与发展仍旧是时代主题D.联合国安理会制度彻底崩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大量的文献记载表明,表现历代帝王、当朝皇帝、良臣功将、历史圣贤等人物是唐代肖像画的重要内容。这种肖像画主要被创作图形于凌烟阁、大明殿等殿阁的壁面上以供众人观瞻。除此以外,皇帝还经常命画师将受到赐封的功臣写真画于宗庙之壁以示表彰。这表明当时(       
A.绘画的政治性功能凸显B.士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增强D.绘画技法逐渐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北宋前期,士大夫主要以诗人眼光看待和评价杜甫,其影响力有限。但到了中后期,宋人评价杜甫着眼于“道”与“文”两个方面,甚至称杜甫“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杜甫得到包括官方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崇扬,地位不断提高。这反映了(       
A.儒学教育的平民化B.政教价值的时代选择
C.商品化趋势的加快D.市民文化的逐渐形成
7 . 春秋时期,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乡里制度逐步转化为地方基层政权;战国初期,乡直接向国君负责;战国中期以后,郡县在各诸侯国推行,逐渐形成以县统乡、以乡治里的局面。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国家对基层实现了直接控制B.国家治理中的宗法因素彻底消失
C.郡县制度已完全建立并普及D.政治制度建设蕴含着集权的趋势
8 . 仔细研读以下来自教材的图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此列出秦朝实施地方管理的层级,并从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形成与发展的视角概述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唐朝三省位置图》中数字①②③中选出尚书省的相应数字,并说明三省的各自职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图中数字①②③所对应的机构名称,并说明北宋中央权力分配所体现的基本特点。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的以工代赈起源甚早,可追述到先秦时期。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在灾荒之年兴建宫室台榭,并雇佣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人。秦汉以降,以工赈救荒的议论和实践的记载相对较少,但也偶见于史籍。如西汉末,司空桓谭曾设想把治河工程的建设者定位在浮食无业贫民,期望在治河同时发挥济贫的效用。至唐代,以工代赈的记载稍多,且其工赈多与水利工程有关。宋代是以工代赈发展的重要时期,首先是工赈实践增多,其次是宋代工赈成为国家政策,并制定有相应的制度,三是富民在工赈中表现突出。此外,宋代在工赈的理论观念上继承了传统的认识,并将其写入救荒专著,对后世产生影响。元代救荒体制比较完善细致,而工赈似未能如宋代成为国家政策,但作为救荒手段仍然被运用。以工代赈在明代比较发达,包括公共工程和私家兴造,其中以水利工程最多,此外则有修整学校、城防、寺观等建设工程。明朝廷对工赈逐渐重视,官府是明代工赈的主要力量,但始终没有确立相应的制度,临时性质明显,同时富民的参与力度也非常大。总之明代工赈的普遍化使工赈在救荒中的地位得以牢固树立,清代工赈继续沿着这一趋势发展到高峰,其主要表现是工赈上升为国家政策并制度化且蕴涵了一些近代工赈的元素。其预先规划的思想,突破了古代工赈的“临时”性质,更具计划性;而其政策中雇佣“穷民”的思想也是对“饥民”范围的扩大。

——摘编自张兆裕《明代的工赈述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以工代赈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以工代赈”展开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之一,也是合作社的思想、理论和合作社运动的发祥地。二战后,西欧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合作社运动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宪法到有关立法,对合作社诸多内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西欧各国农村合作社十分发达。在各种合作社中,占主导地位的乃是流通领域的合作社,而且凡是搞得比较好的生产合作社,几乎都是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工商综合体。在西欧各国,农场基本上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要把这些农场纳入欧洲一体化轨道,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化程度,流通领域的合作社便是良好的途径。另外,随着农业生产社会化加强和农产品加工向深度发展,出现了农产品最终产值中农民所得份额越来越少的趋势。农民要增强自己的经济地位,扩大收入来源,就必须把一些属于自己掌握的生产环节(如肥料制造,农产品加工)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这些流通领域合作社的建立,在迅速缩小西欧各国农村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差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戎殿新《战后西欧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供销合作社作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着不断改革。

时间基本情况
1982~1988进行了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五突破”(劳动制度、农民入股、经营范围、内部分配、价格管理)“六个发展”(发展系列化服务、横向联合、农副产品加工、多种经营方式、农村商业网点、科技教育)三个阶段性改革。
1999《国务院关于解决供销合作社当前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出台,供销合作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了扭亏增盈。2000年全系统扭亏为盈。
200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围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这一主题,加快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2011年,全系统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
 2009《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201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加快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适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

——整理自网络信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西欧流通领域合作社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供销合作社改革的特点及意义。
2022-12-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