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将振兴农务作为新政的重要内容。1905年学部在《奏定章程·学务纲要》中要求各省速设农业学堂,无论城乡市镇皆要酌量筹设,到1912年,全国农业学堂总数已达263所,在堂学生15379。1906年又在农工商部下设农务司,1907年又令各省在劝业道设农务科掌管农务。1907年10月,农工商部又拟定《农会简明章程》23条,奏请朝廷谕允颁行,到1911年初,全国成立农务总会19处,农务分会276处。1909年清政府颁布《推广农林简明章程》第22条,强调“如有公正殷实绅商招集股款,收买民荒,由地方官提案给印照,准令开办”。据不完全统计,晚清时期有农业公司171家,资本额6351672元。

——摘编自苑朋欣《晚清时期的农业变革及现实启示》等

材料二:面对滚滚而来的黑色尘暴及其引发的土地资源危机,美国一些学者呼吁人类必须从维护生物共同体的整体性、多样性出发,去尊重和保护自然。1933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临时性专门机构——土壤侵蚀局。1933年国会颁布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农场主将耕作总平均亩产量的15%退出生产。1934年《琼斯——康纳斯法》将减产范围扩大到裸麦、高粱等。1936年国会通过相关决议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生产控制,1936年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将农作物分为消耗地力和增强地力两大类。1938年国会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继续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该法对耕作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地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新政”的农业专家们还引导农场主改进耕作方法,学会科学种田,对土地进行科学管理。

——摘编自王向红《罗斯福“新政”的土地资源保护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和清政府农业措施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斯福政府采取有关农业措施的背景和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上述改革对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2 .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谈一谈中国在20世纪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迭经争论的题目,有些读史的人认为宋朝不能在开国之初,一鼓作气先攻下契丹,既承认辽政权的存在,又开“岁币”之滥觞,以后两宋之“积弱”,只有使局面江河日下。所以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摘编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图

——据邓小南《王安右与他的时代》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澶渊之盟出现的背景条件,两种分析是否恰当,还可以补充哪些史料。
(2)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迭经争论的题目,请谈谈你的看法。(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反映英国政体的一幅流行漫画。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材料四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重大现象?这说明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这说明美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4)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5)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
2024-03-1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摘自《通典》

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曹魏的选官制度,说明其选官标准和选官方式。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及意义。
(3)综合上述史料,谈谈对古代选官制度的看法。
2023-12-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以中国近代以来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历史积淀的。中国近代对此进行探索的历史逻辑,是从洋务运动经过维新派再到革命派,表现了探寻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起步与转折,即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及其文明的同时,把目光开始转向社会主义,试图以此使得中国后来居上。五四运动以后,经过长期摸索,中国现代化道路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中国人用自己的脚踩成的路。

摘编自陈卫平《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思考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构想。毛泽东指出,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点。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毛泽东提出了政治民主化和建设“现代文化”。这些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意识到“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郭艳梅《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探索现代化的“起步与转折”的内涵,并分析中国现代化道路在五四运动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构想”在改革开放前的实践及其成果。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2023-06-20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政府施政的一个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后,德国政府加强了社会保险立法。于1883年通过了《疾病保险法》,规定参加疾病保险的工人遇到疾病时享受免费医疗。1884年,通过《意外事故保险法》,规定凡在受雇期间并非因玩忽职守或越轨妄动而受到意外伤害者,都应得到赔偿。1889年,通过《老年和残废保险法》,规定年满70岁者每年给予老年赡养费,成为永久残废并丧失工作能力者,每年给予残废赡养金……为顺利推行各项保险制度,全国自上而下分设帝国保险局、高等保险局和地方保险局三级机构,管理和监督各类社会保险组织的履责情况。各级保险局成员分别由国家官员、雇主代表和被保险人代表组成,所需经费由政府负担。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治理及其对策》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晚清政府财政每年“亏短一千数百万两”,由此,防灾减灾及社会救助经费被大幅缩减。在光绪朝,虽然黄河泛滥的频率与范围更甚于前,但政府治河用款不及道光时的十分之一。因而,在晚清时期,大灾小救、小灾不救的现象极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当时出现的比较著名的义赈组织包括:沪上协赈公所、澳门协赈公所、绍兴协赈公所等。在19世纪末义赈已成为当时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救灾形式和手段……当时中国主要的救灾活动表现为施粥、义诊、发放衣物以及提供部分的简易搭建,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缓解着灾荒对于民众生命的威胁。

————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德意志帝国相比晚清中国社会救助的不同之处,并谈谈其对完善现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
2023-02-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列宁曾提出过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两个著名公式:一个是,“苏维埃政权加普鲁士的铁路秩序加美国的技术加托拉斯加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一个是,“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摘编自陈永杰《推动共同富裕民企担纲主力》

材料二   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也是对外经济交流最为活跃的地区。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经济特区大规模引进境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仅在对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19842月,邓小平在考察经济特区后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是对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概括。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的发展,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摘编自陈金龙、张鹏辉《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个公式的理解。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建设经济特区的意义。
2023-01-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三   读图一和图二

儒学的传播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纷纷建立孔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了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也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图一:儒学的传播

图二:2019年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含义的理解。
(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