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

材料二   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改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成为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

——薛焕章.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特点,简要回答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
(2)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搞私有制、市场经济,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就是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辟,你是否赞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2024-05-0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期末
2 . 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时间重大事件影响
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运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898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915新文化运动高举③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表格内容所体现的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探索现代化与国家出路的不断递进的三个层面。
(3)分别指出1953~1956年、1978年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并谈谈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你的启示。
2024-01-20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什么欧洲在19世纪后期的大扩张应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呢?……因为帝国主义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罗马人就是帝国主义的。它们征服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和近东,并统治那些地区达数世纪之久。……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生气勃勃的经济开始以各种方式包围和改变殖民地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如我们已知道的那样,工业化的欧洲需要为它的剩余资本和制造品获得原料来源和市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殖民主义转向新殖民主义。列强在放弃直接政治统治的过程中,软硬兼施,通过扶植亲西方的“温和派”上台、参与独立国家宪法起草、订立各种条约协议等方式间接控制新生国家,极力架空这些国家的主权……二战后新兴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投资乏力,西方国家竭尽全力编织一张遏制发展中国家资金链的大网,将其围困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以传教士为先锋,企图改造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人民的宗教信仰,从文化价值层面进行深度渗透。殖民者秉持“白人优越感”,心怀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竭力在各殖民地推广西方语言,进行西化教育,西方逐渐在不发达国家培养出一代代蔑视本土文明、缺乏文化自信、心仪资本主义文明的“新精英阶层”。可以预料,随着时间推移,新殖民主义还将披上其他外衣。只要资本主义不灭亡,新殖民主义就有生存土壤,新殖民主义就不会消亡。

——摘编自毕健康《新殖民主义之“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期欧洲出现“新帝国主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帝国主义”与“新殖民主义”侵略扩张手段的共通之处,并谈谈如何应对“新殖民主义”。
2024-05-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论述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语本身的发展与德国民族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16世纪,随着德语的发展和人们民族意识的增强,德意志人把语言作为民族国家的标签。刘蓓在《德意志民族文化的语言渊源》文中指出:“以前,人们是以山川河流来划分国家的。但现在是用语言和政权把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区分开来。因此,我们所称为德国的地方,就是所有的说德语的地方。”

欧洲各国语言形成中的关键人物

人物简介
但丁
12651321
但丁以前,意大利的文学创作一般是用拉丁语,但丁开创了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的文学写作,对近代意大利语的形成有重大作用,被认为是“意大利语之父”。19世纪,意大利完成国家统一后,政府利用国家力量大力推广托斯卡纳方言,作为塑造国家和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手段,托斯卡纳方言最终发展成为现代意大利语
乔叟
13431400
乔叟是第一位使用英语创作的宫廷作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献,作为近代英语的奠基者,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
黎塞留公爵
15851642
1635年,黎赛留公爵建立法兰西学院,集上百位语言学家耗费55年时间编撰法语词典,将各种古希腊拉丁词汇、行话术语、民间俚语、各地方言,进行系统整理和删减,规范并制定了详细的语法规则,这才有了世界上最规范、最明晰,最准确的语言之一的近代法语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民族语言发展与民族国家形成的关系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1-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异质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近现代中西方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源于西方文明的“文明冲突论”。强调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崇尚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法则”,它的核心是西方“自我中心主义”惯性思维;一种是源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冲和说”。它摒弃了传统/现代、西方/非西方、地域/全球等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抵制各种形式的文化宰制或文化霸权,以真正的全球视角看待世界问题和世界秩序,它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倡导“和而不同”。

——据曹玉涛《全人类共同价值何以可能的哲学思考》与于小植《从“文明冲突论”走向“文化冲和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整理

材料反映了中外学者对“异质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不同观点,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摘编自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  明朝朱元璋罢宰相,以“大学士”填补缺陷。大学士为文笔之士,起先参加皇帝各项诏书之起草,逐渐因拟稿而有了决定方针与政策的能力,到后来官阶和声望与日俱增,实际上成为统合文官组织的主持人和他们的发言人,只不过他们的行动与决策还是要通过皇帝的正式批准而已。这实际上是一种表面奇特而内中有理的安排。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唐中央官制的演变,并概括演变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实际上是一种表面奇特而内中有理的安排”的理解。
2024-01-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邵东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材料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        

——《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三     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十分之四)之息。                 

——司马光《司马光集》卷60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
(2)从研究两税法的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材料二《重赋》的史料价值。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相同弊端及启示。
2023-11-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郡县制

材料一   “郡县制”的横空出世与发展巩固,乃是我国古代社会第一次大转型的明显标志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县”作为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新的行政管理体系,开始在各地区像春笋一样破土而出,其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主要有五种(见表)。

春秋战国时期县的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

把那些被武力消灭的诸侯国变成建制县

在武力震慑下,通过相对和平的外交手段逼迫邻近诸侯国成片割让土地,然后将其改制成建制县

把一些由“世家”“大夫”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贵族食邑改造成建制县

调整传统的行政区划,把原来层层分封的版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都比较小且分散凌乱的“都”“邑”合并成新的建制县

人口向边远地区扩散迁移,新垦土地上往往不再推行分封,而是大多都直接将这些新的开发区设置成新县

“郡”的设置,稍晚于县且多在边远之地或近敌之处,具有守疆保主的职能,故县级长官为“令”,而郡级长官却称“守”。郡制与县制逐渐配套,形成“以郡管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管理的制度格局。春秋中后期,一些诸侯国充分利用郡县这一新机制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推行按田亩征收赋税;二是确立了农民的重要社会地位;三是实行严密的户籍制度。

在这400多年的转型期间,郡县制与分封制一路同行,又逐步后来居上,显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自秦皇汉武以降,再到蒙元、朱明、满清时代,郡县制穿越了多个王朝的时光隧道,其影响所及以至于今日。

——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郡县制的部分相关记述

记述

出处

海内之郡县,法令由一统。……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司马迁《史记》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者矣。

班固《汉书·地理志》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吾人敢断言郡县制度之成立也,断非由于一二先知先觉的政治理论家事先立说创制于前,然后始有郡县者。换言之,则郡县之起源,势必由于人类社会生活逐渐演变之结果。唐德刚《中国郡县起源考——兼论封建社会之蜕变》
(1)围绕“第一次大转型”,概述郡县制创立的历史条件。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郡县制历史意义的理解。
9 .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伴随着殖民扩张,由资本主义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这个世界体系中,世界经济体分成了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高工资产品所在的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则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其农业依旧在原始技术的低效率基础上停滞与徘徊,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业国在外来的现代生产力的冲击下呈现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面对欧美带来的工业文明和侵略扩张的双重冲击,处于农业文明的国家一方面需要维护自身的独立,另一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向工业文明转变,实现富强,也就是要完成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摘自徐蓝《世界近代史1500-2007

材料三针对“逆全球化”现象,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演讲中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为此,中国明确提出了建设新型全球化的主张和行动纲领,认为新型全球化的推进方向是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其价值追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平台是“一带一路”建设。

——摘编自冯维江《认清逆全球化思潮的谬误》

(1)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序号所示航线对应的航海家(船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边缘区和半边缘区”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碰碰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救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来,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

——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往往于要冲设镇,派遣心腹主持镇务,插手地方政治,从事商业经营。两宋之时,既裁撤旧镇,也建置新镇,盖因诸镇“人烟繁盛”“居民不雷数千家”,镇的主要官员由镇将逐渐变为监镇、巡检等。监镇负总责,巡检管治安,还有专门的监酒、监盐等掌税收。熙宁四年(1071),神宗下诏,“勾画天下州、府、军、监、,县、镇地图”。

—一据于云汉《宋代“镇”的废与置》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西欧中世纪城市相比,宋代镇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