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473 道试题
1 . 1993年,历经了4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摘自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摘自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作用。
2021-12-1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0月阶段训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为了迎合顾主的喜好,他画竹常常在不同情境下寓意有别,或表长寿吉祥寓意,用于祝寿;或代表竹竿,表向往隐居生活。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文人画逐渐走向衰落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传统绘画日益商品化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2021-04-15更新 | 256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公社战士鲍狄埃写下《Linternationale》的诗篇,第一段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1888年,工人作曲家狄盖特将这首诗谱成歌曲,命名为《国际歌》。13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歌曲版的《共产党宣言》,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摘编自颜广明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论革命歌曲的重要价值》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国际歌》传入我国。最初是“诗”的形式,后来才发展成为“歌”。1923年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发表在广州出版的《新青年》季刊第1期上,他还为其配上了简谱。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来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在瞿秋白和张太雷的教唱下,首次合唱《国际歌》,大会在庄严的歌声中闭幕。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奏唱《国际歌》成为延续至今的传统。

——摘编自陶乐《<国际歌>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等


(1)结合材料一中《国际歌》的歌词和所学知识,指出《国际歌》与《共产党宣言》的相通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国际歌》在中国翻译并传唱的历史背景。
2021-12-29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2月调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88日,苏、美、英、法四国代表经过谈判,在伦敦正式缔结了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首要战犯的协定》(简称《伦敦协定》),并通过了《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根据四大国协商,决定在德国的纽伦堡组成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德国首要战犯进行审判,起诉书起诉希特物的主要同伙赫尔曼·戈林等24名纳粹政权的主要人物及德国内阁等集团或组织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及共谋罪。在欧洲盟国探讨惩办德国战争罪犯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盟国也开始认真研讨对日处理及战后的对日政策,其中审判日本主要战犯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日本投降书及19451226日关、英、苏莫斯科会议的投权,并征得中国同意,1946119日,驻日盟军最高统帅公布了《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特别通告第一号》,宣布根据盟国惩治战犯的一系列共同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惩办战犯的条款及《日本投降书》,并经盟国投权、发布命令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同日还公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法庭将以破坏和平罪、反人类罪和普通战争罪控告日本战争罪犯。

--宋志勇:《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的背景。
2021-12-29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0年后,清王朝感到军备落后,企图改革官制,加强军备,遂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另设置督办政务处,以军机大臣领督办事,参与大臣无定员;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会议政务处,隶内阁,以各部尚书为内阁政务大臣,其属员有提调、帮提调、总办、帮总办各二人,章京八人,委员二人。为统一军制,编练军队,还设练兵处,以庆亲王奕䜣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练兵处设提调一人,下分军政、军令、军学三司,每司各设正使一人,副使一人,委员共十八人。光绪三十二年改革官制,练兵处并入陆军部。

—摘编自《中国历代军事制度》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改革官制,加强军备的举措,并简述其改革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王朝的上述改革措施。
2021-12-2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古明王,不能无征伐而服不义,不能无城垒而御强暴……蒙公筑长城之固,所以备寇难,而折冲万里之外也。今不固其外,欲安其内,犹家人不坚垣墙,狗吠夜惊,而闇昧妄行也。

     ——(汉)桑弘羊,选自《盐铁论》

材料二: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汉)司马迁,选自《史记》

材料三: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清)康熙,选自《清圣祖实录》

材料四:大兴师征之,则遁逃伏慝,不可得而诛也;师还则寇钞又起;留卒戍守,则劳费不资,故惟有筑长城以防之。……所以省戍役,防寇钞,休兵而息民者也。

——吕思勉,选自《中国民族史》

材料五:明朝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桑弘羊与司马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修筑长城的背景。
(2)阅读材料三、四、五,你对康熙的话有什么认识?
(3)围绕与长城有关的历史,试提炼长城精神的内涵。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嘉靖中叶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愈演愈烈。由于官兵征剿不力,倭寇出没无常,如入无人之境。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四年被调往浙东抗倭。戚继光深深地感到,旧军队缺乏严格的训练,士兵素质差,战斗力不强,军纪松弛;若不另行组建和训练一支新军,就根本无法抵御武器精良、剽悍勇狠的倭寇。戚继光前往义乌募兵。他对应募者进行严格挑选,他强调选的士兵要胆大,才能克敌制胜。他以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精神要求士兵。他强调,“凡赏罚,军中要柄。若该赏处,就是平时要害我的冤家,有功也是赏”。针对倭寇的作战方式,参照东南沿海的地形,戚继光创立了“鸳鸯阵”。四千新军经过戚继光两个月严格而有效的训练,“无不以一当百也”,成为打击倭寇的有生力量,被称作“戚家军”。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戚继光练兵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戚继光治军的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3月到1939年年底,日年先后向陕甘宁边区河防阵地发动大小进攻23次,并通过“三光”政策和经济封锁来摧毁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势力还加紧了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国民政府下拨的军饷在“皖南事变”后完全停发并断绝了一切外援。据统计,19401943年,陕甘宁边区累计106个县发生了自然灾害,灾害发生频率高达87.7%,灾荒和战争导致大量移民和难民涌入,粮食消耗量严重超出了边区物资与财政供给保障的正常水平。鉴于此,边区政府为解决边区财政困难、巩固红色政权直至保障抗战取得最终胜利,推行了生产节约运动。

——摘编自张丽娟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节约运动》

材料二   19561月,中央政治局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确立“勤俭办社”的基本原则,19569月,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报告申发出“在一切企业中,在一切国家机关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都必须继续提倡节约”的号召。此后,《人民日报》在《勤俭办企业》的社论中又指出:目前“我们却把企业办得很铺张,把许多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群众一定会不满意我们的”。1957年,全国第一次职工家属代表会议也确定全国职工家属勤俭持家的基本任务,要求职工家庭要以勤俭持家的精神来搞好家务。新中国发动的生产节约运动,对于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保证实现我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王传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节约运动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发起生产节约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发起的生产节约运动的表现及其影响。
2021-12-03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12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第三集团军指挥官,朱利安·宾爵士将军于1917年9月中旬奉命组织一次攻势,以把德军的兵力从伊普雷防区引开。他采纳了总参谋部主要军官JFC富勒上校的建议。由于坦克在佛兰德的泥沼中被证明没有价值,富勒找到了能大量部署机动装甲部队和发挥巨大影响的干燥场所一康布雷。英军在准备战斗时,他们低飞的飞机不停地在前线上空嗡嗡回旋,以压倒坦克出动时的隆隆声。美术家用最新彩色斑纹技术把车辆伪装起来。除军官外,部队的其他人,直到进攻前四十八小时都不知道坦克的事。

11月20日6时10分,英军坦克在炮火的掩护下,伴随着步兵,向德军阵地发起冲击。这一行动是个无可争辩的胜利--军以不寻常的四千人伤亡的轻微代价,攻占了敌人的堑壕。俘获了七千五百名左右德国俘虏。德军广泛地利用调往危急方向上的车载野战炮和高射炮来对付英军坦克。11月29日英军停止前进。11月30日-12月6日,德军对敌方近12个步兵师,1700门火炮和1000多架飞机构成的突出部实施高三级历史科(期中)试题第7页(共8页)反突击。结果德军收复大部分失地,俘虏约9000人,缴获716挺机枪,148门火炮和100辆坦克。英军将73辆坦克投入战斗,才得以制止敌人的反突击和推进。12月7日,战役结束。英军损失4.3万人,德军损失4.1万人。此役开创了不经炮火准备集中使用坦克的先例,是诸兵种协同作战的成功尝试。

——(英)韦斯特维尔《一战战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布雷战役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康布雷战役。
2021-12-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19815月,在面临技能型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国家劳动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在一些地区开始试行变招工为招生的改革试点,推动学徒制度的改革。19893月劳动部下发的《关于印发<学徒培训制度改革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提出了学徒制改革的方向:“应该逐步实行学校(培训中心)和企业相结合培训学徒工的方法,既可利用企业生产现场,加强学徒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又可利用学校(培训中心)课堂教学,加强学徒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学习”,这标志着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学徒教育制度的终结。同时,国家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实行职业教育分流,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与普通高等中学的招生已接近11,以企业为主的学徒制被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代替,学徒制由企业为主,转向以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编自郑荣奕《我国学徒制的历史演变与改革方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学徒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我国学徒制度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