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相关记载(部分)。据此推断这些信息(     
内容出处
(广州港)“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韩愈《昌黎先生集》
(鉴真一行广州见闻)“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舶深六七丈”[日]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
A.表明唐朝只特许广州管理对外贸易
B.反映了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C.有助于研究唐代对外贸易和交往史
D.体现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全球化意义
2024-05-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松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周至春秋时期,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盟国人于亳社”“国人助之”等记载。这表明该时期(     
A.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原始民主传统仍有影响力D.“国人”的经济实力强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载,1907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堂共3万7千余所,在校学生人数超过一百万人,学习内容除传统的儒家经典外,增添了自然科学、绘画、手工、外语等课程。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这反映出(     
A.清末新政推动了社会变迁B.废除科举彻底改变了国人思想
C.留学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D.近代文化教育在全国得到普及
4 . 五代胡峤《陷虏记》称“契丹破回纥得此种”,是我国文献关于西瓜来源最早的记载。有学者考证湖北恩施“西瓜碑”碑文后认为,一种被称为“回回瓜”的西瓜种子是归附南宋的回鹘人爱里八都鲁一行人从河西地区辗转带到长江以南的施州即今恩施地区的。这表明(     
A.物种交流影响民众生活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西瓜引种
C.民族交融促进物种传播D.战争客观上有利于经济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人赵卫彦对银矿的采冶作了详尽的记载:“每石壁上有黑路乃银脉,随脉凿穴而入,……以火锻为大片。”白银“计坑冶之盛,实始于宋代”。宋朝中央的制作机构文思院等分工细密,生产规模更大,而且宋代的“私家制作和买卖金银器皿的作坊行铺更多,也更为广泛。在汴京临安和建康等大城市中都有金银行或金银铺”。北宋初,河北兵已是“岁一遣使赐银鞋”。除鱼袋、鞍辔、束带之外,宋初以银为饰已很少列入禁条。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娶亲用银器、酒店饮食店乃至卖“冰雪”的器皿都用银器的情况。

——摘编自王文成《唐宋之际白银使用的发展》

材料二

史料内容文献
史料一朱元璋诏:“徽、饶、宁国等府不通水道,税粮输纳甚艰。今后夏税令以金银钱布代输,以宽民力。”《明太祖实录》洪武七年四月
史料二“行在卫所军官俸米,俱在南京支给,缘路远无力运.......宜量派江南路远州县税粮内照数估直折收银、布、绢、缎匹,解赴北京,准作军官月俸。《明英宗实录》正统元年三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两则史料对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史料价值。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晋·常球《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以茶纳贡与周武王。

史料二   《茶经》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史料三   茶马古道遗迹


   

材料二   唐代,茶大规模传入朝鲜、日本,留唐僧人、学生及遣唐使不但知茶、饮茶、爱茶,还把茶籽带回国内种植。

自16世纪起,经由来华传教士、水手、使臣、商人不断将茶叶知识、饮茶风俗、茶叶饮料、茶树茶籽传回欧洲。

17世纪中叶,美洲殖民地荷属新阿姆斯特丹人最早饮茶。

19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发展茶业,之后,又在非洲的尼亚萨兰(今马拉维)、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地发展茶业。

现在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种上了茶树,不同程度地发展了茶叶生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陶德臣《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途径与方式》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茶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茶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记载,光武时期,锡光、任延为交趾、九真两郡太守,“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义”。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利于(     
A.郡县制度在西南地区推行B.区域文化的发展与民族融合
C.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确立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材料反映出(       
A.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B.商周原始民主的传统
C.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D.重视宗法血缘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A.基层治理较为松散B.租佃关系发展普遍
C.传统社会结构解体D.社会的流动性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古印度文明是口传神话和故事的海洋,却是文字记载历史的荒漠……他的塔、石柱、石窟和文学艺术的内容,都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该学者旨在说明(     
A.印度文化始终缺乏成熟的文字系统B.古代印度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化模式
C.古代印度文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D.印度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