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1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37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为《明太祖实录》中的部分记载。这些记载反映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     
○洪武五年八月,倭夷寇福州之福宁县,前后杀掠居民三百五十。
○洪武十三年七月,倭夷寇劫广州府东莞等县。
○洪武十四年七月,己巳(年)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洪武十七年八月,禁民入海捕鱼以防倭故也。
A.打击走私活动B.封锁日本经济C.限制海外贸易D.防御倭寇骚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除了记载国内关于农业的生产经验,还介绍了欧洲的农田水利技术。这反映了当时(     
A.对传统科技的总结B.西方文化大面积入侵
C.中国传统文化落后D.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
2024-02-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魏书》记载某一诏书:“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该诏书应出自于(     
A.东汉光武帝B.魏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炀帝
2024-02-0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至春秋时期,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盟国人于亳社”“国人助之”等记载。这表明该时期(     
A.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原始民主传统仍有影响力D.“国人”的经济实力强大
6 . 《宋史》记载,凡大食、暹罗、日本等诸蕃并通货物,“以金银……杂色锦、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不受官府监管B.海外贸易繁荣兴盛
C.重农抑商没有贯彻D.陆上丝绸之路兴盛
2024-03-22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忽必烈曾派专使探察黄河源头,并指出:“(河源之地)汉唐所不能悉其源,今为吾地,朕欲极其源之所出。”专使一行对黄河源头进行全面的国土资源调查,包括地貌、气候、动植物、人口聚落等,都作了详尽记录,记载在国史中。这表明元代(     
A.就空前辽阔的疆域更新了地理认知B.专制皇权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治理
C.延续了前代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D.统治者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8 .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 “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表明秦朝(       
A.形成文书行政的法律制度B.能够将皇帝和中央的政令传送到全国各地
C.中枢权力机构设置的严密性D.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024-01-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清朝同治年间的《恩施县志》记载:环邑皆山,高山以包谷为正粮,间有稻田,……贫民则以种薯为正务,最高之山,惟种药材,近则遍种洋芋,贫民赖以为生,……邑民食稻者十之三,食杂粮者十之七。由此可知外来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A.丰富了当地人的食物结构B.缓和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C.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D.使传统自然经济濒于解体
10 . 《资治通鉴》记载:“玄宗之末……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由此可判断,唐朝推行两税法(     
A.有效缓解了贫民的赋税负担B.冲击了门阀士族的特权地位
C.推动了社会关系平等化发展D.有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目的
2024-02-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