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1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大陆同乡会在岛内筹建大量会馆,供奉祖先、家乡神灵和乡贤,举办活动,团结乡谊。1987年后,大陆官方、民间团体到台湾交流时大多会前往同乡会馆拜访,向在台乡亲报告家乡的发展变化,送去家乡的问候。据此可知,这些会馆(     
A.承载了两岸历史文化联结B.凸显出不同地域文化差异
C.开启了两岸直接往来局面D.建立起两岸合作交流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城市居民区的“坊”与商业区的“市”是分区而设的。宋代,不管是繁华的大街还是偏僻的小巷,都设满了店铺,居民和一般街道两旁设店摆摊,商业区延伸到坊内。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工商食官格局的打破
C.建筑技术的进步D.地域性商人群体兴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政权建立之初,一度压制书院发展。然而,对于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书院,政府强行禁止,颇感困难。康熙年间适当放宽对书院的控制,并将其疏引导入其所设计的发展轨道。康熙二十四年,湖南巡抚在重建被吴三桂叛军毁坏的岳麓书院院舍后,两具疏章,请求御书匾额及赐经史诸书,借以巩固岳麓书院的地位。部议准其所请。二十六年春,御书“学达性天”匾额,并十三经、二十一史、经书讲义遣送到山,从此岳麓书院重又兴盛起来。同时得到匾额的,还有白鹿洞书院及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祠七处。至乾隆年间,皇帝屡下谕旨,规范书院管理,聘请院长,选择生徒,皆有标准。清政府的书院政策不再动摇,上下一统的书院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摘编自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增订版)》

(1)据材料,指出康乾年间政府管理书院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书院政策变化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6年,英国人类学家凯思林·高夫再次回到印度某村进行调查,她发现村中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村庄里变化不大。统治的种姓仍然在统治,地主都是婆罗门,自耕农多数是几个较低的非婆罗门种姓,多数雇农都是“贱民”。这体现出(       
A.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B.印度土地兼并问题依然突出
C.英国人力图维护在印度的特权D.婆罗门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初藩镇节度使掌管所属地区军队,朝廷另外委派按察、安抚、度支、营田、转运各使管理其他事务,玄宗时按察、安抚、度支、营田、转运各使,都由节度使兼任。据此分析,这一变化(     
A.缓解了冗官现象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减轻了边防压力D.加剧了外重内轻局面
6 . “飞天”是印度佛教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北魏以前,莫高窟早期飞天多为男性,且都是上半身赤裸,双手合十具有浓厚的印度色彩。北魏后期,飞天开始向女性化发展,五官均匀,身上的飘带数量多达四五条,营造出飞动升空的视觉效果。这表明(       
A.中外绘画艺术风格相互交融B.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加速
C.外来文化决定飞天风格变化D.北魏儒学受到巨大的冲击
7 . 春秋前,耕具简易且功效低,只适合表土耕种;春秋中期后,直辕犁兴起,适宜浅翻旱地;唐代曲辕犁宜水田耕作。这些变化(     
A.加快了土地资源的开发B.减轻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C.促使经济重心发生转移D.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2024-01-10更新 | 264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8年6月,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法币的辅币流通,1938年只发行10万元,1940年下半年起发行量逐步增大,共增发200多万元;1941年1月28日,边区政府决定发行边币,1941年发行货币2 300万元。这一变化体现了(     
A.边区经济金融独立性增强B.根据地民主建设成效显著
C.法币逐渐退出了边区市场D.边区商业公有化进程加快
9 . 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2023-07-10更新 | 3854次组卷 | 49卷引用:2023年高考海南历史真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

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

     ——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
2023-12-20更新 | 1335次组卷 | 1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