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埠初期福州贸易情况不容乐观,英国曾一度想放弃这个港口。直到五十年代,闽地通往上海、广州等地的茶叶运输通道阻滞,福建当局为缓和茶叶贸易之困境,故而解除福州港的茶禁,允许西方诸国洋商雇人进入武夷山茶产区抢购茶叶,并通过闽江运往世界各国。于是“各国船只驶闽运茶者,犹如万箭齐发,呈争先恐后之状也”,福州逐步成为驰名于世界的茶叶贸易大港口。从1855年到1860年,福州茶叶贸易从1570万磅增至4000万磅,到1868年增加到3.77亿磅, “洋商直接使用轮船运输到国外”。

——摘编自胡家保《近代福州城市西人建筑及其影响研究(1840—1949年)》

材料二


史料史料   来源
史料1

1   1866年福州汇丰银行分理处
朱永春《福州近代建筑史》
史料2

2   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史料3美国基督教美部会于咸丰十六年(1860年)在福州于山西麓太平街创建圣教医院,该医院在早期医生柯为良的精心维护和主持下,已久负盛名。柯医生通晓闽言闽语,精通汉文,先后编译和著作了《体学新编》和《医馆略述》等多部医书,并以医院为依托创办了医学堂,培养中国医生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州市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至80年代福建茶叶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上述变化的国内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三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024-05-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四)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月)摘编

孩子的游戏有一群小孩子在那里玩吧,如果你看见一个小孩子对着另一个小孩子鼓眼蹬脚扬手动气时,你就立刻可以听到一种尖锐的声音,那便是:“打倒帝国主义!”
绅士与农民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在路上碰了一个农民,那绅士摆格不肯让路,那农民便愤然说:“土豪劣绅!晓得三民主义么?”
总结政治宣传的普及乡村,全是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功绩。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今后值得注意的,就是要利用各种机会,把上述那些简单的口号,内容渐渐充实,意义渐渐明了起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湖南农村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启示。
3 . 中共二大提出“我们无产阶级和贫苦的农民都应该援助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共三大提出“中国的封建军阀不是资产阶级”。陈独秀说:“散漫不集中的各个运动,决不能打倒困兽犹斗的军阀;能够打倒军阀的只有统一的国民运动。”这一话语体系(       
A.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B.指导了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
C.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D.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024-03-30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大课堂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代初期,政务事项原则上都要先向尚书省申报,再以尚书省的名义奏报皇帝。唐高宗和武则天之后,却逐渐形成了“事无大小,皆悉闻奏”的局面,比如有太学生直接向武则天告假回家,还得到了武则天应允。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监察制度日趋完善B.官僚机构对皇权的限制愈加艰难
C.行政效率不断降低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
2024-03-19更新 | 746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奥斯曼帝国建立初期,桑贾克(县)是基本的地方行政机构。14世纪,帝国开始设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行省总督由苏丹直接任命,“一个行省由数个桑贾克构成,一个桑贾克又由数个村庄构成”。到17世纪初,帝国行省达到32个。上述变化(     
A.增强了基层政权的自治力量B.意在控制欧亚间的商贸
C.适应了帝国疆域扩张的态势D.强化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晋史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谓识治(治理国家)之良才,管(仲)、萧(何)之亚匹夫。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用兵谋略),非其所长欤。”该评价引发了关于“陈菲是否有意贬抑诸葛亮”的长期争论,成为一桩史学公案。此案在历代史书中的书写情况大概如下:

东晋

王隐《晋书》引时人之传言,曰:“(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剃发之刑),亮子瞻(即诸葛瞻)又轻寿,故寿撰《蜀志》,以爱憎为评也。”

北宋

萧常《续后汉书》批判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以蜀称汉”的做法,并称陈寿因其父“以罪为诸葛亮所髡”,于是“贬其号而诋讪其君臣(刘备和诸葛亮),是以尊魏也”。

明朝

胡应麟《少室山房集》认为陈寿修撰《三国志》,“实奉命晋君者也”,而骨以魏为正统,故“不得不纡回其笔”。而且陈寿在其书中也累记诸葛亮之战功,“所为扬诩武乡(即诸葛亮)之将略,固已至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寿贬抑诸葛亮”案的历史书写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事实”与“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
7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大陆同乡会在岛内筹建大量会馆,供奉祖先、家乡神灵和乡贤,举办活动,团结乡谊。1987年后,大陆官方、民间团体到台湾交流时大多会前往同乡会馆拜访,向在台乡亲报告家乡的发展变化,送去家乡的问候。据此可知,这些会馆(     
A.承载了两岸历史文化联结B.凸显出不同地域文化差异
C.开启了两岸直接往来局面D.建立起两岸合作交流机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司马迁《史记》首次在正史中单独为6个民族立传,与《史记》相比较,班固《汉书》中的民族列传有所调整,保留了《匈奴传》,把《史记》中的《西南夷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合并为《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在《史记·大宛列传》的基础上新增了《西域传》。这一变化(     
A.受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变化影响B.说明“大一统”思想开始出现
C.表明民族平等观念影响史书编撰D.体现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
2023-11-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明代史书中关于法制建设的相关记载。这反映了明代(     

记载

文献

至正十八年(1358年)三月,明太祖说:“治新国用轻典,刑得其当,则民无冤抑。若执而不通,非合时宜也。”《明太祖宝训·恤刑》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明太祖说:“立法贵在简当,使言直理明,人人易晓。……夫纲密则水无大鱼,法密则国无全民。”《明太祖宝训·恤刑》
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明太祖说“元以宽失天下,联救之以猛”,刘基回答“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明通鉴》
A.重典治吏成为君臣共识B.时局变化影响立法精神
C.法律建设旨在整顿吏治D.社会治理水平逐步提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政权建立之初,一度压制书院发展。然而,对于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书院,政府强行禁止,颇感困难。康熙年间适当放宽对书院的控制,并将其疏引导入其所设计的发展轨道。康熙二十四年,湖南巡抚在重建被吴三桂叛军毁坏的岳麓书院院舍后,两具疏章,请求御书匾额及赐经史诸书,借以巩固岳麓书院的地位。部议准其所请。二十六年春,御书“学达性天”匾额,并十三经、二十一史、经书讲义遣送到山,从此岳麓书院重又兴盛起来。同时得到匾额的,还有白鹿洞书院及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祠七处。至乾隆年间,皇帝屡下谕旨,规范书院管理,聘请院长,选择生徒,皆有标准。清政府的书院政策不再动摇,上下一统的书院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摘编自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增订版)》

(1)据材料,指出康乾年间政府管理书院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书院政策变化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