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1 . “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该诗反映了(     
A.租调制下商品经济的发展B.两税法实施后存在的弊端
C.租庯调制推动政令的实行D.贞观之治隐含不稳定因素
2 . “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些史诗都是由游吟诗人歌唱、口耳相传留下来的。也就是说这些诗是变化的,是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的。”据此可知,古代史诗(     
A.准确传递过往历史B.符合当时时代特征
C.体现各地文化交流D.拥有极高史料价值
3 . 南北朝《颜氏家训勉学》篇述,当时“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宋齐时吴郡人顾欢,家贫无力就学,见“乡中有学舍,于舍壁后倚听……八岁,诵《孝经》《诗》《论》”。这些可以解读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A.儒学地位并未受到冲击B.儒学影响力依然巨大
C.教育发展水平逐渐提高D.局势动荡阶层差距大
2022-11-23更新 | 31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徽商除了通过单纯的售卖茶叶之外,也会通过创新开拓茶的饮用方式。日本荣西禅师在《吃茶养生记》中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徽州本地的经济因茶而兴起。道光以前,徽商茶叶贸易在以面向北方的内销为主,外销的比例很小,而且几乎都是通过广州销往国外。徵州与广州途程在3000里以上,途中费时在两个月以上,旷日持久的长途贩运对茶叶这种讲究季节性的商品来说很不利。但徽商与外商交易,茶叶价格由徽商报出,获利极厚,徽州人称之为“发洋财”。在英国,东方茶成了身份的标志。时至今日,黄山的红碎茶依旧是英国经典的下午茶种类。

——摘编自赵驰《徽商与徽茶、茶文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徽商茶叶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徼商致富后,为荣宗光祖,除购置土地外,大部分用于奢侈性消费,大兴土木。徽州人充分利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理特征,融传统风俗文化之精华,徽派建筑风格独特,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有诗赞云“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梦里水乡芳绿野,玉谪伯虎慰苏杭。”白色粉墙,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墙体干燥;基于阻挡火势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马头山墙。白墙黑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如诗如画;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徽州古村落讲求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这是纯粹的农业聚落所没有的,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

——摘编自陈安生《试论徽派建筑形成的几个条件》

(2)结合材料二,概括徽派建筑形成的条件与设计理念。
2023-07-05更新 | 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4届高三7月摸底考历史试题
5 . 宋人徐守信有诗言:“遥望南庄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南庄北宅眼前花,好儿好女莫谩夸。我若一朝身死后,又属张三李四家。”导致宋代这种状况出现的重要因素是(     
A.抑商政策弱化B.均田制遭到了破坏
C.土地政策调整D.农业生产利润下降
2022-11-14更新 | 52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重庆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自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现稻壳痕迹以来,在距今9千年至4千年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史前遗址中,多有水稻遗存的发现。历史记载表明,大禹治水时就已将冰稻种子卑湿之地:《诗》《书》等早期文献对“稻”也多有提及。这些发现表明(     
A.水稻的种植开始于旧石器时代B.原始农业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
C.“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形成D.文献记载须依靠考古发现来印证
7 . 唐代的扬州被视为大唐重镇,唐人诗句中对扬州的描绘随处可见。下述诗句,可以佐证唐代扬州城(     
“隔海城通舶,连河市响楼”李洞《送韦太尉自坤维除广陵》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王建《夜看扬州市》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李绅《宿扬州》

①水路交通便利②市场交易繁荣
③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④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A.①②B.②C.①③④D.①②④
2022-11-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11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8 . 宋代诗人在写诗时,会更多地运用典故,或化用前人的诗句,以锻炼自己的诗句。这反映了当时(     
A.诗人社会阅历短浅B.诗歌关注社会生活
C.文化重心移向市井D.书籍普及范围较广
2023-01-13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知人善任用贤臣,休养生息稳庶民。三镜得失常对照,水舟载覆总铭心。”该诗称颂了(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代以前画家作画很少在画上落款,元以后随着书法入画理念的推广,画家创作几乎每画必题,甚至创作之前会预留题跋的位置明清时期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使得国画成为多元的艺术。据此可知,国画的这一变化()
A.迎合了世俗化审美趣味B.传承了格物致知精神
C.突出了写实的艺术手法D.凝练了传统文化精粹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