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裴度,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登博学宏辞科,被委任为河阴县尉,后晋升为监察御史。元和七年(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怀谏年幼不能管理军政,府营军官拥立魏博军衙内兵马使田兴担任留后。田兴安排心腹前往朝廷,奏请魏博遵守朝廷法令,由朝廷委任魏博的官吏,向朝廷缴纳法定赋税。唐宪宗派裴度出使魏州宣布解说朝廷旨意。田兴任留后时,拒绝享用逾越规制的车辆、服饰、住房,仍居住在原采访使的官厅。他请裴度在其居所的墙壁上写下题文,以记述自己的谦卑奉法,魏博人十分感激装度。田兴又请裴度遍行魏博所属的各郡,传达宪宗的诏书旨意,魏博人到郊外迎接,倍感欣悦。裴度后来升任宰相,坚持与权奸、宦官、割据势力进行斗争,并在反对藩镇割据势力方面取得巨大功绩,先后平吴元济、李师道之乱,最终实现了“元和中兴”。

——据《旧唐书·裴度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裴度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裴度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在甲午后,应诏陈言的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强调,为造就有用的人才,传统的教育制度必须改革。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各省科举考试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的书院改为学堂,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功名;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4年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的废除加快了学堂建立的步伐。到1905年,除去教会学堂,官、公、私立和大中小学、师范、专门学校等各类学堂8277所,学生达25万人。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学部,于1905年正式设立。这样,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一个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关于我国某民主革命势力发展态势三幅图片,下列有关的解说正确的是
A.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态势
B.图一到图二出现的原因是中共左倾错误的结果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三的原因
D.图二到图三的发展是中共反击国民党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4 . 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指
A.天人感应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D.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
5 . 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谈话中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对此解读最正确的是,当时(    
A.政府重视决策的正确性B.中书省集中行使审核权
C.三省之间需要紧密配合D.门下省单独行使决策权
6 . 据史料记载,北魏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粮与布两种形式;而同一时期的南朝,政府已转向以铜钱为主要的征税形式。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北方经济优势不复存在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比较明显
C.北方社会分裂局势动荡D.南北方商品经济水平存在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学术界常常把希腊文化在地中海地区和中东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称为“希腊化时代”,这是欧亚非三大洲的古老文明开始交流融合的时代。对这一时代的解读正确的是(     
A.罗马文化在地中海地区和中东地区占统治地位
B.波斯人的扩张引发东西文明碰撞
C.古希腊人以移民的方式在中东建立众多城邦
D.开启这个时代的主角是马其顿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马王堆汉墓(西汉长沙国丞相家族墓地)出土的菱纹琦裞衣(赠送给死者的衣服)里有织入呈竖排的“安乐如意长寿无极”的吉祥语句,字体多为篆、隶,是目前已知出土丝织品中发现最早的成句文字。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西汉时期(     
A.尚未实现文字的统一B.官营纺织业技艺高超
C.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诸侯王僭越朝廷礼制
9 . 古罗马著名学者普林尼在他的名著《博物志》中记载了中国丝绸运销罗马的情形时写道:“(赛里斯)其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古代东西方经济具有互补性B.罗马人重视学习中国纺织技术
C.时代限制了罗马学者的认识D.丝绸成为罗马民众的主要衣料
2023-07-11更新 | 42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表是《印度通史》中有关种姓的著述——《梨俱吠陀》第十卷中的四大种姓与《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对比据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梨俱吠陀》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婆罗门

祭司

净行(祭司)

刹帝利

武士

王种

吠舍

农民

商贾

首陀罗

奴隶

农人

贱民

——

恶人


A.印度种姓制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B.种姓划分与社会经济变化紧密相关
C.种姓制形成的最初原因是军事征服D.种姓制是造成社会矛盾加剧的根源
2023-03-2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