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朝代——夏朝》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019-11-06更新 | 125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2-2013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018-01-08更新 | 238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一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早期的英国,粮食短缺和饥荒频发,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乡绅阶层积极探索救荒知识。除了执行中央救荒命令外,乡绅通过采取补充性的其他举措,对中央政策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乡绅积极撰写农业科学书籍,致力于改良农耕技术。萨洛普郡的乡绅理查德·加德纳,在1599年发表的救荒小册子中,建议民众种植芜菁、胡萝卜等果蔬作物和充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以扩大食物来源,应对粮食短缺的状况。面对农业歉收和饥荒问题时,各阶层的人都应远离“不必要的浪费和肆意挥霍”。普拉特建议人们在饥荒时期“应该吃硬的、陈腐的或磨碎的面包,这样一条面包的饱腹效果相当于两条新面包”,还推荐将食物浸泡后再食用,这样可以减少人们每日、每顿饭消耗食物的数量。他们极力向英国民众介绍和传播其他国家的求生方法,展现了他们开放的心态以及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这些救荒知识,对17世纪中期英国在欧洲率先摆脱饥荒的困扰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冯雅琼《近代早期英国救荒知识的产生及传播——以乡绅为主体的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早期英国乡绅救荒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早期英国乡绅救荒的历史作用。
2024-04-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几则有关马车的考古发现

哈萨克斯坦卡拉塔乌山脉的岩画中的马车形象,时间距今4000年左右。这处岩画中的马车形象,与甲骨文的“车”字完全一致
河南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及小双桥等商代早期遗址,均未发现马骨及两轮车辆遗存;目前尚未发现商王武丁时期(公元前13世纪)以前,中国境内的畜养家马与战车的遗迹
商代晚期的陕西西安老牛坡遗址与山东滕州前掌大遗址发现的车马坑,马车构造与殷墟所见相同;商代晚期遗址出土的两轮马车,结构力学合理,制作工艺精良,且使用了大量青铜构件,绝非初创草成之作
从殷墟遗存看,中国制造的战车在各个方面已远超中亚、西亚地区。进入西周后,战车结构大体因袭商制,并加以改进,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战车之原型

——据于成龙《殷墟战车何以实证早期东西方文明互鉴?》等整理

材料二   商周时期,站在战车上作战的“甲士”多是奴隶主贵族,而由“众人”“多臣”“庶民”等组成的步兵附属于战车部队。史载,前633年,晋文公“作三行以御狄”,其中“行”是独立的步兵建制。前541年,晋国魏舒在对狄人的作战中“毁车以为行”,把车兵的行军队形改成兵步的战斗队形。到战国时期,各国的步兵人数已达数十万甚至百万。有学者推测:“战车自秦代已退出历史舞台,被骑兵所替代。”后来,人们在秦始皇帝陵二号陪葬坑中发现了大型车阵,这向世人展示了秦代战车编制、装备、战术方面的丰富信息。秦代的轻型战车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并渐已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它和骑兵、弩兵等精锐兵种处在同样的重要位置,在战场上发挥着其他兵种无法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岳南《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朝后期马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代到秦代战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4-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3年,钟敬文出生于广东海丰、少时耽于旧学、诵读古代历史和古诗文。1919年以后,他的兴趣由古文阅读转向人民文化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走上了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的道路。投身抗战的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影响下,他深刻的体会到“我的学术、再也不能是与当前社会和人民没有(或很少)关系的东西”.他强调不同阶级所创造的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是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之内存在于发展的,不免相互关联”。他说:“在过去,上层阶级的文人学者看不起中、下层文化。50年代,有些人将民俗文化抬高到民族文化的唯一主体的地位。这种做法也是不妥当的”。“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新文化,除了现代化、人民民主两种要素外,还有‘民族化’这个要素。”钟敬文先生的脚步伴随着民族进步事业,他为人民文化的研究与学科建设贡献了毕生心力,启功先生称之为“人民学者”。

——摘编自萧放《钟敬文的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钟敬文人民文化观的内涵和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钟敬文成长为“人民学者”的条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1998年西欧与俄国、苏俄(联)的GDP年均增长率情况

时段187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98
西欧2.10%1.19%4.81%2.11%
俄国、苏俄(联)2.40%2.15%4.84%1.15%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选取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时段,对西欧与俄国、苏俄(联)GDP的发展态势进行阐释,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杨恭仁(568—639),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初定河西,杨恭仁因熟悉西北军情,被拜为凉州总管。唐高祖遂任命杨恭仁为宰相,授为纳言(后改称侍中),仍领凉州总管。武德五年(622年),突厥颉利可汗率军入侵凉州。杨恭仁虚张声势,多布疑兵,使得颉利可汗“惧而退走”。后来,瓜州刺史贺拔威拥兵作乱。杨恭仁招募勇士,急速行军,在叛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连克二城。他随后又将抓获的俘虏一律释放,以瓦解叛军的斗志。叛军果然感激杨恭仁的恩惠,绑缚贺拔威缴械投降。武德六年(623年),杨恭仁被召回长安,担任中书令,兼吏部尚书,仍遥领凉州军务。在凉州任上,他备御吐谷浑、突厥,通过完善行政及军事区划、置军、平叛,彻底削弱了西部地方势力,向西扩展军事影响力,并在河西诸民族的支持下,招抚西域近三十国。

——摘编自李锦绣《杨恭仁与唐初的西域经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恭仁经略西北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杨恭仁经略西北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4-03-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平型关战役胜利之后,聂荣臻率领的第一一五师一部留驻五台山地区,并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117日,以阜平、五台(县)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成立,这是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具有敌后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同年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共辖70余县,拥有居民1200万,武装力量约10万人。19411942年,为克服根据地的严重困难,晋察冀边区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同时,采取“敌进我进”“向敌后之敌后伸展”“把敌人挤出去”等军事斗争方针,站稳了脚跟。19455月,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发起大规模夏季攻势,消灭日、伪军2万余人,扩大了解放区,将敌人压缩到铁路沿线及主要城市。同年8月,晋察冀军区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展开了大反攻,使晋察冀根据地与晋绥、晋冀鲁豫、山东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摘编自王菲菲《“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记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得以创建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成功创建的意义。
2024-02-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40年代,他在目睹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日趋反动后,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坚持“国家至上”,忠诚于艺术,到宣称“人民至上”,强调“最后的胜利永远是属于人民的”。1946年,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响应中共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他说:“过去我只晓得抽象地爱国,不知爱什么国……现在我知道,爱国只能是爱新民主主义的国,现在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将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闻一多的思想转变,凸显了他在为人民的民主与和平的新中国而奋斗的事业中的特殊地位。

——摘编自陈恩国《闻一多抗战后期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