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某学者在叙述秦始皇“焚书”事件时列举了下表史料。该学者列举史料旨在说明(     
史料出处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史记·秦始皇本纪》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A.焚书事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B.秦始皇并未下令焚烧书籍
C.秦末战争可能加剧文献损毁D.焚书事件造成了文化断层

2 . 史料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月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根据史料,概括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并分析该状况出现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近代西书阅读】

材料一   西学书籍规模化与市场化流通,意味着19世纪80年代的天津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西书阅读人群。对天津的洋务人士而言,西学与时务书籍为其常备之书。一个对算学和西学充满兴趣的小型知识群体多为功名在身的士人。民间书肆的西书发售与西书阅读市场相互作用,表明西学在天津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社会广为扩散与渗透。当时天津的西书流通与阅读不仅象征着当地士人读书风气的变动,也可视为晚清沿海都市知识变迁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田涛《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流通》

材料二   维新前后,西学书籍广为发行的背景下,不少士人能够博览群书,结合中西学术源流和思想谱系,进行“跨文化对话”。各种西书通过亲友之间的赠阅和邮递,在地方社会形成新的阅读圈层,促进“阅读共同体”的空间成长。新学吸引开明官绅的阅读目光,突破帝制时代原有的封闭阅读系统。在新旧冲突加剧的过渡社会,士人通过对西书的集体选择和整体阐释,形成了更为庞大的“阅读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步伐。

       ——摘编自蒋建国《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意义之网——以日记史料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阅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前后士人西书阅读出现变化的原因并予以评价。
2022-12-17更新 | 608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五)历史试卷
4 . 在不少描述17世纪苏州丝织业工场手工业劳动状况的史料中经常出现“机户出资,织工出力”“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等文字表述,这些表述说明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终结B.家庭手工业蓬勃发展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史料记载,宋真宗有次到国子监视察,问及书籍刊刻情况,官员邢昺答:“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备。”当时国子监所刻书籍,不仅“定价出售”,还“例许士人纳纸墨钱自印”,且“工价低廉”。这反映出当时(     
A.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知识传播B.商业发展促进文学繁荣
C.活字印刷已取代了雕版印刷D.雕版印刷限于官方书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1号井,出土的秦朝公文简牍中频繁出现“洞庭郡”。但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据此可知(     
A.新史料的发掘拓宽了历史研究B.考古文献比传世文献更可靠
C.正史史料比地域史料可信度高D.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可信
2022-11-10更新 | 164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作为史料,它可佐证(     
A.西周分封世袭B.商周牧野之战
C.战国军功授爵D.春秋礼崩乐坏
2022-10-1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史料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简》,材料可用于研究秦朝
出处内容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得(羁)请
《睡虎地秦落竹简·行书》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盛(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A.驿路传递的规则B.森严的等级秩序
C.文书行政的管理制度D.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9 . 史料一 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希腊国土的块状分布,平原面积狭小,以及这些天然国土数量之多,事先给各种小块政治单元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正是四分五裂的地缘分布和差异极大的地形、地貌,使希腊人长期以来习惯于城邦制的小国寡民的政治格局,甚至养成了城邦崇拜情结,以至于当建立大型政治共同体的任务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时,他们根本不可能表现出建立并维系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的愿望和能力。

——摘编自虞崇胜、杨刻俭《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地缘因素探析》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然地理环境(河流)对两地文明有何影响?
(2)根据史料二,概括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及形成此特点的原因。
10 . 据如表可知,西周时期(     
史料史料出处
“继自今嗣王……以万民惟正之供。”《尚书 · 周书 · 无逸》
“人无于水监(鉴),当于民监。”《尚书 · 周书 · 酒诰》
“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周书 · 梓材》
“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尚书 · 周书 · 康诰》
A.神权政治色彩淡化B.君民关系相对融洽
C.民本思想比较浓厚D.礼乐制度雏形初显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