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震(19081993年),湖南浏阳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在边疆地区推行屯垦。边疆屯垦以兵养兵的先例古已有之且颇有成效,战争年代的南泥湾经验也让王震认识到这样的方式行得通。他在1950年《新疆军队生产建设工作的方针与任务》中特别指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后,军队还不能马上减少……随时警惕帝国主义俊略者的侵袭。同时,须将人民解放军化为带武器的工作队和劳动队,来消灭封建势力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势力。”19558月,在《王震同志关于开发北大荒问题向中央的报告》中阐明:以兵开荒,组建农枚企业,每年至少用三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军事、政治训练,以培养有素养的有经验的后备军官和技术士兵。1958年,王震在总结国营农场问题时再次明确指出:“实践证明,在广东海南岛、沿海各省、东北、西北各省,大规模地发展国营、军垦农场垦荒,是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结合起来的正确方针。”

——摘编自李全玲《论王震屯垦思想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震边疆屯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震边疆屯垦思想产生的积极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6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大事简表

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随后大幅度贬值
1933年4月美国宣布脱离金本位制
1936年9月英美法终于达成一项“三国货币协议”,三国同意减少汇率的波动,共同合作以保持货币关系的稳定
30年代后期随着欧洲政局越来越不稳定,大部分的资本和大量黄金流向美国 三国货币协定中有管理的汇率原则被冲垮

1943年4月
美国政府发表了“怀特计划”,主张建立一个权力很大的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非经组织同意,会员国不得任意改变汇率
英国政府发表了“凯恩斯计划”,反对以黄金作为主要储备,还强调 顺差国和逆差国共同负担调节的责任
1944年7月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 林协定》,实行“双挂钩"原则和固定汇率制
20世纪
50-60年代
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 大量美元;国际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资本主义世界商品、劳务和资 本的流通得以正常进行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等


从表中提取信息,结合20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变动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亚非其它三大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因素增加进来,而没有甚么文明的因素分离出去成为另一种独立的文明。

——摘编自袁行沛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结合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11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1991年以苏东剧变为标志,二战后所形成的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各国都需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12月25日,苏联的锤子镰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一个曾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面临着重重困难,在向西方谋求大量财政援助的幻想破灭后,“唯有自救”的呼声在俄罗斯日益强烈。1993年叶利钦政府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确保大国地位……反对北约东扩,加强与欧盟的关系。俄罗斯还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各国的关系……积极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

——摘编自《历史教科书(人民版)》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是哪一年建立的。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分析为解决面临的重重困难,俄罗斯对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2-06-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举成功地将知识分子从专制政权的批评者发展成为自己的同盟军。科举规定凡士子皆可以“投碟自应”,以自由报考方式参与竞争和接受挑选。考试内容虽几经演变,儒家经典始终是考试内容的主体。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多级,为防考官子弟与一般人士入同场考试出现不公,创造了“别头试”“弥封”“锁院”“誊录”等防弊之法。

——摘编自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

材料二   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写入“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北京政府颁布新官制,构成了民国文官考试制度运行之基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公布《考试院组织法》。民国考试还废除了妇女和所谓“贱民”的应考限制。考试内容既包括各学科基本知识,也关注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任命人员之正式经过考试者,亦千万人难觅一二。”国文试题内容大都出典于四书五经,许多文题古旧呆板。

——摘编自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与科举制的不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导思想。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新文化代表人物。彼特拉克第一个提倡人文主义,主张摆脱神学迷信的控制。人文主义主张人性崇高、个性解放;要求民主,反对教会的控制;强调人道,反对神道。在人文主义者看来,好的人应该是人性自由、富有知识、人格高尚、衣着华美、生活优越、文质彬彬、兴趣广泛,等等,总之是十分有品位。当然这在那时是非常革命的,是对占统治地位的教会的挑战与批判。人文主义后来在西欧地区得到发扬光大,17世纪更出现了像莎士比亚这样的大师。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在下列几点有了新的发展:一是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追求,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二是提高到哲学角度论述问题,而且还不给宗教留下一块阵地,用无神论完全否定了任何宗教与神学。像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后来都成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原则,而且行之有效。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得以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晚期欧洲人文主义的内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各地粮价普遍上涨,加之国内粮食供求不平衡,造成对国外粮食供应的依赖有所增长,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冲突加剧。为解决这一问题,都铎政府任命专门的委员探查各地粮仓,查办国内粮食贸易中回积居奇、转售获利、垄断市场等问题。1534 年、1536年,议会分别通过法案,禁止任何人拥有2000只以上的羊或两个以上的农场。1555 年,议会通过“限制谷物食品及木材出海法案”。爱德华六世时期,政府正式设立粮食储备委员会。1578年,粮食储备管理权从市政机关转到商人公司组成的12个同业联合会手中,粮食储备开始走向商业化。这些措施对平衡国内各地粮食供求、稳定粮价、接济穷人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王明伟《16世纪英国粮食政策研究》

材料二 粮食安全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党和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当成首要任务来抓,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这一技术的应用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自2016年起,中国连续向亚非拉50余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惠及上千万受灾群众。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外示范种植面积超过 25 万亩,技术成果示范带动超过450万亩,在温室技术、花卉种植等领域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好评。

——摘编自赵磊《全球粮食安全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都铎王朝应对粮食安全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急欲完成自威尔逊时代以来的国家战略方向的调整,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由维持在美洲的领导地位转向追求世界领袖作用。杜鲁门总统19451023日在国会提出要在国际间起“领袖作用”。鉴于二战的惨痛教训,战后初期苏联将战略重心摆在谋求国家安全利益上,力图把战前资本主义列强套在自己周边的“防疫带”转变为“安全带”。战后随着关系日趋紧张,两国都不约而同把双方的对抗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生活方式之间的较量,并确信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系于这些理论、原则和制度的胜负。

——摘编自刘志青《战后美苏矛盾的演变与冷战的开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创办的茂新面粉厂出产的“兵船”牌面粉不仅被上海面粉交易所定为标准粉,而且成了中国出口的标准粉,销往英、法、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各国。就连一向低调的荣宗敬都曾说过,“当时中国人,有一半人是穿的荣氏企业的布,吃的荣氏生产的面粉。”

——摘编自朱鲸润匡笠《无锡荣氏家族曾“承包”半个中国的面粉和布》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荣氏家族遭遇重创,很多企业陷入敌手。在1942年前后,日商提出租借或强行收购荣氏家族旗下的相关企业,结果被荣德生严词拒绝,面对上门的日商丰田,他愤怒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绝不把中国人的产业卖给外国人。”当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很多人劝说荣德生避居海外时,他笑着说:“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不仅不走,而且告诫其子弟也不要走,因为他坚信,不管是哪个政府,实业救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他暮年自谓,“余虽年老,雄心未死,惜时局未平,不能大举创业。他日世平若健,此志不忘。”

——摘编自凤凰网《旧中国的唯一财团:荣氏家族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荣氏企业在20世纪初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荣氏兄弟的言行体现的时代精神。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合一,是清朝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实行的一次重大赋税制度的改革。首先,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总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然后实行地丁合一,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的实行实现了赋役合并的目标,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被废除。这次改革使税负与财产和负担能力挂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政变了赋役不均的情况,同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更加削弱了。

——摘编自杨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迁研究》

材料二   尽管历代的赋税思想大都倾向轻徭薄赋,但在赋税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却经常反其道而行之。其常见规律有三:一是王朝中期暴征律,随着王朝周期性始末兴亡的变化,赋税制度总是初期轻徭薄赋,中期诛求无度,结果“民力殚残”。二是官员层层加码律。百姓承担的赋役捐税的名目和数量,常常会由官吏机构由上向下逐级递增,层层加码。南宋文学家杨万里曾沉痛地叙述到,百姓“破家子”的最终根源,其实就是各级官吏的统治威势,这种威势必然导致官吏们层层加派的恶税制度。三是非法转正律。中国古代皇权统治下的赋役所支撑的是一个庞大的权力体系,皇帝和各级官吏不断生出赋役的名目,苛捐杂税常常会超越国家正税而成为赋税的主要部分。

——摘编自李郁《中西古代赋税制度的两重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指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危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