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识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根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清史资料   

材料二   “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大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

——摘编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谈谈你对“中学”与“西学”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   (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主要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
(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
3 .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典的源头?
(3)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4)综上,谈谈法制对国家统治的作用。
2021-01-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指出:“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战国时期,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做抵押;因债卖身的农民,一律释放;因欠债而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农民,由城邦赎回。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下令取消公私债务,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同时还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并庄严声明“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第三表(执行)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

第八表(私犯)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第八表: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

第九表(公法)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第十一表前五表的补充: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十二铜表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中发生的新变化。举例说明战国时期“法律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两个以上的例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况罗马法的特点,并辩证的评价《十二铜表法》
(4)谈谈上述材料对于当今法治社会建设的启示。
2020-09-29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三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四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

材料五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主要思想主张是有哪些?
(3)据材料三、四,说明秦朝为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实行了哪些政治制度?
(4)据材料五,分别说明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
(5)有人说秦朝的速亡“在政不在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秦朝灭亡的原因?
2020-11-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四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派出了第一批中青年学者(共52名)赴美留学,他们是从当年14 717名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1981年底,清华大学首批派出的赴美留学学者全部归来,校方将9位学者的留学简况制表记录,以志来者:

1978年清华大学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情况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70年代和1978年两次赴美留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简要分析两次赴美留学出现的原因。谈谈你认为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0-08-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须严加惩治。

材料三   “我要感谢天地,因为我生就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头不能讲话的动物;其次我生为一个男人,而不是一个女人;我生就是一个希腊人,而不是一个外国人。”

——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 


(1)材料一反映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罗马法局限性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柏拉图“感谢天地”的原因是什么?在雅典哪些人则是不幸的呢?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的扩张历史一般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王政时代(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罗马由氏族制社会向国家政权过渡的时期。

2、罗马共和国时代(约公元前509年一公元前27年):     

贵族奴隶主共和国时期;有三层机构: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

3、罗马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一公元476年):

奴隶主贵族的君主专制时期。

材料二:

1、罗马法的完善过程:

2、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3、从成文法到公民法。

4、从公民法道万民法。

5、罗马法体系完成,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汇编成《民法大全》。


根据材料一、二,说说罗马法是如何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发展、完善的,并谈谈你对罗马法的认识。
2020-08-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以避免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1935年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工人,每月可获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所需资金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以保险费的形式交纳,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摘编自王斯德《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工党上台,于1946年至1948年,通过了一系列法令来建立了“福利国家”。此后,英国逐渐形成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特点是全民保障,具有鲜明的普适性。但是,普适性原则与英国公民的普选权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怪圈。战后工党和保守党为了争取大选的胜利,在福利项目上互相攀比,花样翻新,致使历年的福利开支呈现只能上不能下的局面,财政支出不断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矛盾逐渐激化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首先是经济发展的停滞;其次是旺盛的需求与缓慢发展的国内经济之间的矛盾使得进口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英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降低,出口受挫。二战后的福利国家体制已难以为继。

——摘编自赵枫《西方福利国家危机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并分析这一时期美国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英国福利保障制度“难以为继”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实施福利制度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1300年前后一直到15世纪中后叶,欧洲地力衰竭,气候变冷,暴雨频频,妨碍了农业生产,饥馑随之蔓延开来。这些被称作“上帝的惩罚之举”的顶点,就是黑死病以灾难性的规模传播。1347年,由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携带的耶尔森氏鼠疫杆菌经地中海各港口传到西西里岛。1348年,传到了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格兰。1349年传到奥地利、匈牙利、瑞士、德意志各诸侯国和低地国家。1350年传至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北欧。此后,又于1361—1363年、1369—1371年、1374—1375年、1380—1390年多次复发。

在整个14世纪里,黑死病在欧洲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一般说来,城镇中的死亡率要高于农村。在许多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死亡率超过50%以上。在许多地方,“尸体大多像垃圾一样被扔上手推车”。据估计,在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

——摘编自萧贺雄《鼠疫差点毁了欧洲》

材料二:1910年春夏之交,俄国西伯利亚发生了鼠疫疫情,但西伯利亚人烟稀少,居住分散,再加上俄国方面控制严密,疫情没有扩大。出于对自身的保护,俄国把大量疑似染病的中国劳工驱逐回国。劳工们带着病毒,沿铁道一路向南。疫情沿铁路一路南下,一时“疫气蔓延,人心危惧”,有如江河决堤,不可遏止。龙江、长春、呼兰,甚至河北、山东……每天疫死者成倍增长。

清政府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全力以赴,任命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伍连德出任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统一协调东北防疫。伍连德来到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傅家甸,冒险解剖病死者尸体,在显微镜下看到鼠疫杆菌。在确定病原和传播途径后,伍连德采取的防疫措施就是被后世效仿的隔离法。为了消灭感染源,伍连德还力主焚烧鼠疫病死者尸体,此举有违入土为安的传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清政府为了大局,下特旨予以批准。与此同时,各报开辟专栏或连续刊载预防鼠疫的相关知识,号召改良传统不良生活习惯,甚至从国家民族存亡的整体高度来看待卫生问题。社会团体积极配合清政府的防疫措施,也相应地成立了各种民间防疫机构。隔离开始后,各地严格坚持下去,结果在百日之内,鼠疫绝迹。

——摘编自《1910—1911年东北大鼠疫》《1910年扑灭东北鼠疫纪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4世纪“黑死病”危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危机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次疫情最终结果差异巨大的原因。
(3)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恐慌、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都曾让世界陷入了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020-05-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5月全真模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