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40年8月,国民政府设立全国粮食管理局,负责办理粮食产销、储运调节工作,通过田赋征实、征购和征借掌握大量粮食,实行粮食配给制。同时还在后方人口密集区设立粮食调节处,专门在青黄不接时分拨一批粮食出售,以调节粮食市场。这反映了当时(       
A.抗战军民生存需要得到保证B.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C.政府试图缓解农业发展困境D.国家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此后他将美育作为其教育的主要内容来宣传。蔡元培提出的这一主张(       
A.抨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B.实现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
C.改变了传统文化的格局D.适应了新文化运动的要求
2024-03-24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知识分子对基督教教会所印发的书籍和宣传资料大多不屑一顾;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此种情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之视为鸡肋者,今不啻价重鸡林”。这从侧面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B.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C.使基督教在中国开始传播D.推动了维新思想的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所示是关于唐代果蔬种植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唐代(       
信息出处
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李绅《新楼诗二十首·橘园》
其(龚播,峡中商人)初甚穷,以贩鬻蔬果自业。《太平广记》
刘氏植果种蔬······每月两三度入青城县货药、市米、曲、盐酪。《茅亭客话》
A.农本商末观念受到了冲击B.农民依靠果蔬产业致富
C.农产品以集约化种植为主D.农业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2024-03-24更新 | 290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唐代关于扬州的诗歌不胜枚举。如反映水运状况的“山映南徐暮,千帆入古津”;反映街市风貌的“夹河树郁郁,华馆十里连”;反映夜市生活的“夜市千镫(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据此可知,唐代(       
A.经济的活跃助推了诗歌创作B.经济重心南移速度明显加快
C.大运河造就了扬州经济繁荣D.扬州城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
2024-03-22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2022年11月,G20领导人峰会召开,美、日、中、英等国通过《巴厘岛峰会宣言》,计划在未来关注海洋经济可持续增长,涉及蓝碳、水产、海洋健康主题,以及解决塑料污染、气候变化等多领域的问题。该宣言的发表说明(     
A.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共识B.海洋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关键点
C.全球治理体系有所发展D.区域集团化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024-03-22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张之洞曾于戊戌变法期间斥民权议院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1901年却声称:“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累数百年之研究,经数千百人之修改,成效既彰,转相仿效”,中国正可以借此“政体学术”“相我病症”。材料反映出(     
A.维新变法改变了清末力量对比B.清末“新政”由洋务派为主导
C.洋务派坚守“中体西用”的论调D.时局变更影响士大夫的认知
2024-03-22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873年,广东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广州附近的南海县创办了继昌隆丝厂(见如图)。相较于手工缫丝厂,该厂采用机器缫丝,所缫新丝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产品畅销欧美。继昌隆缫丝厂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A.靠近沿海传统思想束缚小B.依托华侨寻求资金的支持
C.区位选址利用了口岸优势D.企业产品适应了市场需要
2024-03-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汉代南阳地区的画像石通常能以强烈的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画像造型简洁,神态生动自然,线条刚劲有力,多表现出豪迈粗犷,浑朴古拙的形态。画像多追求“神似”,雕刻手法更为质朴、自然。这可以说明汉代(     
A.南阳地区绘画水平高超B.丧葬礼仪存在区域差异
C.经济水平影响雕刻工艺D.艺术表现具有时代特征
2024-03-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抗战时期,延安大学开学第一课就是劳动,自己挖窑洞,建宿舍,修缮学校基本设施。学校还在各院抽调四十五人到南泥湾开秋荒六百亩,创下一人一天开荒一亩二的高产纪录。 到 1943年基本实现了办学自给自足,还为边区政府上交救国公粮。这些做法在当时(     
A.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B.适应了土地革命运动的需要
C.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推动了中国高校的劳动教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