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26 道试题
1 . 贞观初年,李淳风“通群书,明步天历算”,博得太宗赏识,成为将仕郎,入太史局。之后,他向太宗建议改制原黄道浑天仪,太宗诏命其即行研制,其于贞观七年研制成功。“算经十书”也是太史令李淳风与算学博士梁述奉唐高宗之诏注释的。这说明唐代(     
A.统治者决定着科技发展B.科技发展体现君主意志
C.科技注重实际经验总结D.阶层流动促进科技进步
2024-02-29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阶段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汉代“今富者积土成山,列树成林,台榭连阁,集观增楼”,“逐驱歼罔置,掩捕魔彀,耽湎沈酒铺百川”,巨大的需求带来了高额的利润,“一文杯得铜杯十”,“纨素之贾倍缣(素娟)”。这种利润率的差别(     
A.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与来源B.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C.易导致民间投资结构畸形D.壮大了地方豪强的势力
3 . 下面是“孔子问道”图,反映了公元前518年孔子到洛阳问道于老子的事迹。临别时,老子赠言孔子,曰:“当今之世……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据此可知(     

A.思想争鸣现象逐渐平息B.老子思想蕴含人生哲理
C.儒道治国理念相互借鉴D.孔子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4 . 有学者指出,古希腊的诸神,均是超越某个具体氏族、部落的神祇,它往往隐含着某个城邦共同的政治、宗教与法制精神;公民公共活动也正是从某种对神的虔诚仪式中得以展开,并在神的凝视下进行。这种人神关系(     
A.表明宗教活动贯穿城邦活动始终B.体现了城邦事务处处受到神祇影响
C.为希腊城邦统一提供了文化基础D.蕴含着城邦政治凝聚力与公民精神
2024-02-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不同于战国时代人们对君臣关系的认知,“士为知己者死”等君臣道义等在秦朝文书中完全没有了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这一变化最能说明秦朝(     
A.治理国家遵循以法治国B.重视官吏的选拔
C.建立了专制集权的体系D.提高了行政效率
2024-02-2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邓广铭(19071998年),字恭三、山东临邑人,20世纪宋史学术泰斗。1932年考入北大史学系,步入史门。就读期间,北大史学专任教授有顾颉刚、钱穆、胡适等人。1936年,他完成12万字的毕业论文,胡适“逢人满口说邓生”,这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随后写出了《陈龙川传》《岳飞传》《辛弃疾》《王安石》四部宋人传记。抗战结束后,邓广铭执教于北大史学系。

1955年,修改增订的《岳飞传》出版;1957年,《辛稼轩年谱》修订本出版。1958年,邓广铭在双反运动中受批判,他提出的治史“四把钥匙”(职官、地理、目录、年代)被当做资产阶级史学方法遭到清算。晚年的邓广铭,注重培养后备人才,创建中国宋史研究会、北大中古史研究中心,并提出“多出人材,多出成果;快出人材,快出成果”的方针。陈寅恪评价说:“恭三先生,夙治宋史……用力之勤,持论之慎,并世治宋史者,未能或之先也。”他常对出版社提出要求:“可全稿废弃不用,但希望不要在字里行间,作一字增删。”周一良教授对他成就的评价是:“宋史研究,范围广泛,南北宋并重;政治、经济、典章制度、学术文化,甚至还笺注过辛词”。漆侠教授评价他为“宋辽夏金断代史方面的通才”。

——摘编自刘浦江《邓广铭与二十世纪的宋代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广铭取得宋史学术泰斗称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广铭对史学研究的贡献。
2024-02-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对缅甸的侵略是从194112月发起、19421月展开的,企图借重对缅甸的占领,侵夺美国取道缅甸的大批援华战略物资,直接切断中国国民政府唯一的海外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全面封锁中国,同时杨言与纳粹会师中东。

严重的战争态势引起了同盟国的关注,中美英组建了包括中国远征军、美国飞虎队、“驼峰航线”运输队的多国盟军协同作战,组织了滇缅会战。三年多的会战期间,中国政府先后组织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共34个师以及炮兵、辎重兵、特种兵约40万人的兵力投入会战,其间,中国军队伤亡6.7万人。滇缅会战的最终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战略运输生命线的中缅印公路,更重要的是拉开中国军队对日寇进行全面大反攻的序幕,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同时,也为英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等《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军侵略缅甸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滇缅会战的重要意义。
2024-02-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把李悝“尽地力之教”的措施带到秦国,在社会生产中,特别重视农业生产领域。根据秦国地广人稀、荒地多的特点,把重点放在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他在变法中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妻女收为官奴);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徕民”法令规定:三晋(韩、赵、魏)民众来秦国定居,就有地有房,三代免除徭役,不用参加战争,垦荒的特别优待,10年不交纳赋税。让秦国人当兵打仗,新来的人种田解决粮食问题,从而使秦国的兵源和粮食问题都得到解决。

——据《商君书》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从哪些方面入手发展农业生产。
(2)根据材料,简评商鞅上述改革的影响。
9 . 邮驿通信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历史由古至今,驿站制度在古代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周秦以来,邮驿有不同的称呼。秦朝把“遽”“驲”“置”等不同名目一概统称为“邮”。在秦朝,“邮”负责长途公文书信的传递任务,近距离的用“步传”。在邮传方式上,秦时大都采用接力传送文书的办法,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秦朝还特别重视烽火通信,沿长城内外设烽火台,可以迅速传递边防情报。

——据《汉书·贾山传》等整理

“行命书(诏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

——秦代《行书律》

材料二   清政府在东北、北部、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新设了若干邮驿机构,建成稠密的通信邮驿网。到了光绪年间,驿务萧条,据《河西驿日记》记载,河西驿残破不堪:房屋破烂,马棚倒塌,驿夫饥寒交迫,还有不法的官吏,不断进行勒索,造成文报迟延,通信阻塞,邮务不能正常进行。冯桂芬专门写了一篇《裁驿站议》,大声疾呼:“国家以有限之帑(收藏钱财府库)项,既饱县官私囊,复递无足轻重之例信,亦何贵此驿站为乎?”主张取消驿站,改设近代邮政,既利于官,又便于民。在形势的逼迫下,清政府于1896年始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

——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代驿传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邮驿系统出现的问题并分析邮传系统急需转型的原因。
2024-02-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10 . 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中指出,新教伦理里存在着一种新的抑制,即以天职观为核心的禁欲主义伦理观,或者说这种抑制是对冲动消费的调和,通过持续的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去追求利润,并且永不停歇地获取新的利润。由此可见(     
A.新教伦理蕴含着理性色彩B.禁欲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消费和追求利润充满矛盾D.宗教改革带来资本主义高速发展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