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某一时期连续三年苏联各类型批发商业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这些数据(     
年份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私人商业
第一年49.932.018.1
第二年52.938.68.5
第三年49.542.67.9
A.反映了过渡时期商业的特点B.预示新经济政策走向终结
C.说明农业集体化已开始实施D.表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2023-12-27更新 | 154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酒泉育英中学等多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一轮复习(四)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根据考古学研究整理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等数据。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稻米粟米黍米
颗粒数14768138832248
千粒重(克)1627
折合克数236.28827.76615.736
粒数占比47.8%44.9%7.3%
重量占比84.5%9.9%5.6%
A.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已具备相对成熟的灌溉技术
C.古代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初步形成D.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3 . 有数据显示,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的工业生产得以迅猛发展。但工人工资却在不断下降,1S10年英国纺织工人每周的平均工资为42先令6便士,1825年下降到25先令6便士。由此推知英国
A.工人阶级生活环境恶劣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率D.社会阶级矛盾突出
4 . 1851年底,美国驻上海领事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越来越多的美国船只来到本港……现在本港的中美贸易已接近全国中美贸易的3/4.”另据统计,1853年经由上海进出口的英国货值已分别占到全国各港进出口英国货物总值的59.7%和52.5%。这表明当时(     
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扩大B.美英在中国的利益角逐激烈
C.中国外贸重心发生转移D.上海的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
2024-03-29更新 | 295次组卷 | 9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以前,清廷捐官总人数不过3.5万;19世纪的最后30年,捐官人数达到了53.4万。按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的统计,自1860至1905年间,“通过科举制完成社会垂直流动的绅士仅占3%—4%左右”。1905年晚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度。废除科举的同时,清廷出台了一项《举贡生员出路章程》,该章程旨在为各省数万举贡和数十万生员筹划善后。

这一善后政策被付诸实施后,导致自科举停废至清廷灭亡的6年时间里,举贡生员的入仕就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机会与高概率。因为优先录用的待遇过于优厚,还曾引起舆论的不满,在《申报》上刊文抨击。

材料二   废除科举之后,作为清廷统治基础之一的士绅群体并未消失,他们中的有力量者集中转移到了各省咨议局当中。咨议局对应的是议会,是民权。惟有民权在制度上得到扩张,咨议局议员们的新时代身份才会具备价值。所以,自1908年开始,在各省咨议局的策划下,这些已完成身份转型的士绅,连续发起了四次全国性的请开国会运动。然而,清廷却不愿将民权落实到咨议局,朝廷谕旨对咨议局的定性很明确,是“仅为一省言论之汇归”——咨议局既没有决策权、也没有监督权,只有发牢骚之权。矛盾便由此而生:只有在民权体制下,这些由举人、贡生和秀才转型为议员的士绅们,才能为自己的新身份找到对应的权利,以维系对应的社会地位。但清廷却坚持要以《预备立宪章程》和《钦定宪法大纲》来巩固并扩张君权,坚持停留在皇权时代。清廷的制度转型与士绅的身份转型背道而驰,士绅们在辛亥年抛弃清廷,可谓顺理成章之事。

——摘编自陈丽君、杨宇《近代乡绅基层整合功能的转换及其制度逻辑—基于绅权制衡机制演变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科举制如此命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废除科举制,是士绅阶层由清廷统治基础成为清廷革命者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分析说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的史书市场

1902年,书商在金陵乡试场前统计:“所销之书,以历史为最多,”《史论类纂》广告谓:“自维新后,试场、学堂莫不以历史试士,统观两场题目,均须切实史事。”书籍市场上,史论类书籍和西史书籍被士子广泛购阅,读史风气渐开,“通知今古,兼习外事”成为风尚。1902年,梁启超在其发表的《新史学》中言;“《二十四史》也,《九通》也……此等书皆万不可不读。”此一观点颇受趋新人士和举子的赞同。史书发行泛滥于市,泥沙俱下,《瀛寰志略》等史地书籍和《明治维新史》等外国政治史也分外畅销。底层读书人心目中的“史论”“史学”与“历史知识”等概念几乎画上等号,并无明显分别,“简”“速”“全”成为购买史书的标准,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厚重史籍经由市场筛选简化,成了“可读之书”。时人多评举业史书难脱词章窠臼,不足为史著,只不过是将策论新瓶装旧酒,商业繁盛与质量低下形成鲜明的反差。

——摘编自王乐鑫《清末科举改制前后的史书市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史书市场繁荣的原因,并简析史书市场繁荣背后暗藏的危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史书业的出路在哪里?
7 . 下表是汉代南北方有代表性的州的相关情况统计。由此可知
地区占全国面积的比例(%)县级城市数(个)户数(万)
荆州(今湖北、湖南等地)10.8279399
青州(今山东部分地区)1.31120299
徐州(今江苏长江以北等)2.25138279
扬州(今江西、浙江等)11.3161433
司州(今河北.河南等)3.98132307

A.政区设置取决于商业状况B.南北经济发展差异较明显
C.政府强化对南方地区控制D.荆扬地区的经济优势较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考古发现统计,至今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分布于许多地区,北到辽宁、内蒙古,西到新疆、甘肃,南到四川、贵州、广东、福建,东到山东、江苏等地。这说明当时(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成熟B.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
C.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渐推广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得到了抑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年龄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A.促使官吏队伍实现了年轻化B.增加了官僚运行的成本
C.有利于维护国家政局的稳定D.体现了政治运转的理性
2022-03-16更新 | 444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B.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C.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2019-12-01更新 | 602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