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留给人们的教训是.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联合国的设计者所设想的那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对于大国的核心作用联合国显然比国联更为看重。另一方面联合国也更为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德意日受到沉重打击,也对英法主导的旧的殖民体系形成了冲击。《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为了促进民族自决,《联合国宪章》专门列有“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国际托管制度”“托管理事会”三章。总体而言,二战后期盟国对国际秩序的设计基本上得以实现,这对于维系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直到今天。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基本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朝代——夏朝》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019-11-06更新 | 123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3届江西省上饶横峰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更名田的前身是明代藩王、勋戚的田产。经过战火,明代“宗室故绝,而房地故在”,于是,自顺治元年起,清政府便对这部分明废藩遗产进行清查。但是这些田地正式改为“更名由”则是始于康熙八年。《清康熙实录》中有相关记载“免其变价,给予原种之人”“与民田一例纳粮”。由此可见,原属于明代藩王的被清政府掌握的土地,已经交由民众种植,并且与普通民田同等纳税,虽然由官田变为真正的民田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但是耕种“更名田”的民众并未受到更多的剥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摘编自陈支平《清初更名田立法考实》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推行“更名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清代推行“更名田”的历史背景,并说明理由。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统一南方后,于971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以后,宋朝政府又在杭州、明州设置市舶司,它们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元丰市舶法》的颁布更加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商人往来频繁,商品交易量大增,市舶收入随之增加。

——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庭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时人概括这种变化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出现这一变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摘自[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二:工业革命以后,生产能力则加速翻倍。宣告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时代。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国家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50年之后,欧洲便进入了“间接农业消费”阶段,在此阶段,封建制度和贸易发展携手并进,地主的代理人有足够的剩余产品出售。而当时正在进行的“十字军东征”(1096~1270年)使贫穷的欧洲人接触到了东方富裕的物质文明,刺激了西欧封建主对精美的装饰品和奢侈品如香料、染料、宝石、丝绸、锦缎等物的需求,一些商人(以意大利的热那亚和威尼斯商人为主)开始从事东方与西欧间的远途贩运。这样,在西欧的一些交通要道逐渐兴起了贸易中心。最初的贸易中心只是一些定期的集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集市发展为常设性的中心,伴随商业活动而来的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谋生,这些贸易中心也逐渐成为手工业和商业的集聚地,并为农民提供了可能的落脚地和就业场所,城市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

材料二   在中世纪前期西欧封建化的过程中,古罗马帝国时期城市享有的内部自治特权消失殆尽,所有城市都臣属于某个甚或几个领主,每个城市居民(教士和服兵役者除外)须向领主交纳“领主税”。领主的无节制的盘剥使得一些城市武装反抗领主,如1067年芒斯市民起义和1112年拉昂市民骚乱等。市民们期望国家权力给他们提供保护以便使其免除领主盘剥的愿望日益强烈。13世纪中,一些国家的君主站到城市一边。法国国王腓力普二世(1180~1223年在位)给王室直属领内的许多城市颁发特许状,免除它们向原有领主们所负的封建义务,让它们直接隶属于国王,并给予市民诸多自治特权,鼓励他们加强城市防御,发展工商业;不仅如此,他还宣称自己是王室直属领以外所有城市的保护者,他因此被称作是“城市人的好朋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计秋枫《市民社会的雏形——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市民阶层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市民阶层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市民阶层获得自治特权的原因和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

材料二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1)依据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指出亚历山大帝国沟通了哪些古代文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8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底,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共产党和红军不但在现在充当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中共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材料二 1947年10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倒蒋介石,必须迅速建立和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此,必须进行土地改革以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使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逐步打消了对蒋介石集团的幻想;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争取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工作;在政治上号召“组成民主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以上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及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比,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统一战线的认识。
2023-09-18更新 | 15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和平叙事。中国自古至今求稳定、求平安,不热衷于征战与扩张,主要通过内部治理维护国内的稳定与安全。

第二,发展叙事。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和融会贯通性的开放系统,它不断吸收和融入新鲜血液,在“和而不同”中寻求发展。

第三,国情叙事。坚持从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思想、行为准则,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第四,文化叙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建筑风格、民间记忆、传统习俗、医药文化等历久弥坚,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其创造并延续的精神追求,更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不竭动力。

——摘编自程曼丽《打破西方话语垄断构建中国叙事体系》

围绕“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选择材料中任意一个方面,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12更新 | 158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初,美国教会掀起向海外传教的热潮,很多传教士在自己传教地区建立教会学校,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教育。美国人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既然上帝选择了美国,美国就有向世界传播自身文明的天赋使命,用美国的民主自由去改造世界。在拉丁美洲诸多国家里,教育的控制权都属于国家。传教士组建美国学校之初,所有教师都由传教士担任,以培养出更多教徒。学习课程都照搬美国本土。二战前后,美国政府开始重视美国学校,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课程内容也从单一的语言课程、神学课程、美国本土课程扩大到了拉美国家历史、地理、公民学等。在拉丁美洲的美国学校,英语虽然不是教学语言,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拉美的美国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日渐增多,相互了解的需求增多,双语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拉丁美洲的美国学校,本质都围绕着扩大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利益而展开。对拉美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文化渗透,被包装在“慷慨”的教育援助中。曾任国防部长助理的罗伯特·布卢姆认为:“为了有效地执行我们的国家政策,对有关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为了使我们的政策有效,这种环境也是我们必须加以影响的要素之一。”

——摘编自王金兰《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及特点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前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