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80 道试题
1 . 有文献显示,在1558年至17世纪末,有8000多本图书从西班牙运往西印度群岛,考虑到走私因素,这一数字大概要增加10倍。大量的经典作品和基督教文本被逐渐翻译成印第安语言,进入到当地社会。这反映了(     
A.欧洲殖民模式转变B.拉美多元文化并存
C.殖民者的文化入侵D.全球经济联系加强
2 . 汉儒刘向曾指出:“(汉文帝)即位十余年,时五谷丰熟,百姓足,仓廪实,蓄积有余。然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静无为。以故礼乐庠序(泛指教育)未修,民俗未能大化,苟温饱完给,所谓治安之国也”。据此,刘向主张(       
A.恢复百家争鸣的盛况B.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C.改变儒学的正统地位D.进一步强化汉朝统治秩序
7日内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本主义是超越其国界发展的。19世纪上半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同时也在生产过剩危机的驱策下,英国资产阶级把眼光转向未来的新市场,转向拉丁美洲新独立的国家,转向日趋衰落的土耳其帝国、亚洲殖民地印度、统一封闭的中国,并采取了战争、签订不平等商约、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四种不同的方式。

——摘编自郭曦晓《鸦片战争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使英国的威胁成为历史的陈迹。苏联成为惟一可与美国抗衡的大国,并展开了对美国石油霸权的核心区域中东的渗透。面对苏联社会主义“新的威胁”和中东民族主义的高潮,此前为各自的石油资本在中东频频斗争的美英两国,迅速联合起来。中东石油支配权之争,是赤裸裸的霸权角逐,是美国进行冷战并最终搞垮苏联的战略工具。阿拉伯人民“石油武器”的使用,石油输出国组织1973年提高油价的决定,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石油霸权,冲击了旧国际经济秩序,从而引爆了战后西方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

——摘编自舒先林《冷战时期美苏博弈中东石油及其现实启示》

材料三   中国在外交领域“已经成为多极世界的伟大构建者”,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如是评价。“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认为,“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人类情怀打量这个世界,正是中国的大国外交提供的新‘世界观’。”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人民日报《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共同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资本主义能够“超越国界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以来世界格局发展的基本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构建“多极世界”的理念与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30年代,部分非洲知识分子发起了“黑人特色”运动,表达对非洲的自豪感;二战后,   “黑人特色”运动进一步发展,许多诗人继续表达他们与非洲的联系,鼓励非洲人远离欧洲文化和殖民统治。这一运动(     
A.激发了非洲共同体意识B.保持了非洲文化的多元性
C.瓦解了帝国主义的统治D.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觉醒
5 . 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全国大规模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著作。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规定由新成立不久的人民出版社统一承担马恩列斯著作的出版任务。各地图书馆设立了马恩列斯著作专架,方便工农兵读者按需索取。这些做法(     
A.适应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C.配合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运动D.建立了有效的新闻宣传机制
6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正如李约瑟先生指出的,在互相隔绝的各种文化中有不少并行的相似的发展,特别是在较早阶段,思想、发明、技术或机械越是简单,它在世界各地独创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如此,东西两半球的文明演进道路及表现所存在的不同是本质性的问题。印第安文明所具有的特点,在东半球文明中是罕见的,甚至是根本没有的。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往往用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去比照新发现的事物,用已有的思维定势和结论去套新事物,用东半球古代文明的演进方式去套印第安文明,于是就会得出一些不伦不类的结论。拉美印第安古文明是人类认识最迟的,研究最不够深入的,结论相去甚远的新领域,我们对这些文明的认识与评析,必须尽可能科学客观,实事求是,要树立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是极为复杂曲折的,是无比丰富多彩的观念,承认人类历史的发展道路是多元化发展。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提取材料信息,从拉美印第安古文明发展特点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述明确,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逻辑通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之初,一再关照中方保密,但当时中国外交部门积极向美国透露有关消息,一些民间人士也寄希望于美国帮助中国争取利益;华盛顿会议召开时,中国人大多认为,指望美国帮助中国免除外患无异于“与虎谋皮”。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北洋军阀黑暗统治B.日美共同利益增加
C.进步人士爱国情怀D.五四运动启迪民智
8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先后实行了“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并在工业部门推行了“新经济体制”,在农业部门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措施(     
A.坚持公有制的单一性B.借鉴中国改革开放思想
C.将公私企业推向市场D.冲击了苏联的传统体制
9 . 2000年与2021年的商品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和印度已经开始由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电子产业。这一改变(     
A.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B.标志着人类社会信息化序幕的拉开
C.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D.有利于全球经济和科技格局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10 .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自称“国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义的统治,在立法、司法、教育、经济等方面推行改革。同时,他又对官员说:“你们绝没有任何主动权,一切事必须直接通报我”。这种统治风格体现了(     
A.平民主义与贵族传统的结合B.科学精神与神权主义的融合
C.启蒙思想与专制主义的杂糅D.激进思想与保守主义的妥协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