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是欧洲饥荒的高发时期,直至1739年,仍有时人记载:“当前法国很多省份都非常缺乏粮食,奥尔良公爵只得花费200万里弗(约合10万英镑)从英国购买粮食。以适中的价格卖给穷人。”法国从英国进口粮食的状况此后十年仍未改变。据此推知(     
A.英法两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B.英国农业发展为工业化积累了资本
C.英法两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D.法国社会矛盾激化助推了革命爆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开始建设公民共和国,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逐渐转变为民众广泛参与的政治运动,佛罗伦萨人民开始一系列“争取城市自由的斗争”。在佛罗伦萨与米兰的战争压力下,佛罗伦萨各个阶层上下一心,抛弃矛盾,一致对外。1428年,布鲁尼也在与米兰作战牺牲将士的葬礼上描述了佛罗伦萨公民的自由和美德。15世纪初开始,当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思想被移植到佛罗伦萨时,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便不再满足于中世纪“禁欲”的宗教思想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避世”的个人理想,开始追求人的积极生活和尘世价值。

——摘编自张琦《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的政治思想变革》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伦敦“充满盛景和表演,富含视觉象征,并提供一种几乎令人窒息的快乐与危险、荣华与肮脏、兴奋与恐惧共存的多样性”。在16世纪初,伦敦的产业结构开始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城市手工业为主转变,海外贸易的增加扩大了英国在欧洲甚至全球的影响力。虽然伦敦卫生条件和治安状况仍然很差,但参事议政厅仍坚持对城市管理施加影响,这座城市已经出现了现代性的萌芽。

——摘编自刘岩《文艺复兴时期的伦敦与英国戏剧的职业化》

材料三   培根在《新工具》中指出,虽然经过文艺复兴和科学文化发展的洗礼,但伦敦好多大学“一切习惯、制度都是与科学的进步背道而驰的”,“在这些地方,一般人的研究只是局限于也可说是禁锢于某些作家的著作,而任何人如对他们稍持异议,就会径直被指控为倡乱者和革新家”。

——摘编自尚梦杰《英国欧陆游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4—15世纪佛罗伦萨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简析“伦敦出现现代性萌芽”所面临的时代环境,并从思想解放的角度简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48年, 一场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马克思、恩格斯刚刚完成《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工作,就投身于革命洪流。这场革命检验了《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认识,马克思也在革命经验的启发下提出了工农联盟思想。这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     
A.科学性和发展性B.原创性和丰富性
C.包容性和实证性D.时代性和世界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46年9月,美英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后,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公开表示:“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假如具有丰富煤铁资源的德国变成一个贫民院的话,欧洲的恢复……必将很慢。”为此,美、英大幅度削减了用于支付赔偿的德国工厂数量。这表明(     
A.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B.美英有意推动德国的统一
C.西欧的联合符合美国的利益D.德国成为对抗苏联的砝码
5 . 有学者指出:相较于丘吉尔和罗斯福毫无顾忌地使他们国家的人民增加种种负担,德国政府在战争期间却没有要求向本国人民增加过多负担,并且在劳动力的全国总动员上始终拖拖拉拉。德国政府的这一行为旨在(     
A.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战争进行B.弘扬制度优势,打赢舆论战争
C.减少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发展D.保障劳工权益,缓和社会矛盾
6 . 二战后,国际上出现了一股移民潮。约180万人自阿尔及利亚和印度支那返回法国,约100万人从非洲返回葡萄牙,约30万人从东印度返回荷兰。此外,英国和比利时也有数量不等的本国国民返回国内。这股移民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美苏冷战日益加剧B.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国家间的文化冲突D.国际政治新秩序形成
2024-06-04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测试历史试题
7 . 征服者彻底劫掠了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中易于获得的宝藏,征服者无视物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只是简单地把他们融化成金块或银块。大多数的美洲白银通过大西洋运往西班牙以及整个欧洲市场……他们迅速在整个世界流散开来,有力地刺激着全球贸易的发展。这反映出(     
A.西班牙殖民者毁灭了北美文明B.早期殖民侵略的典型特征
C.白银流通使得全球白银货币化D.西班牙加快资本主义发展
8 . 20世纪20年代开始,英国认为德国可以作为手中的一个砝码,用来“平衡”法国和俄国的势力,而且这一砝码必须有一定的分量,否则难以达成目的。英国意在(     
A.适度调整凡尔赛体系B.落实民族自决原则
C.重建欧洲大陆的霸权D.确立集体安全体制
2024-06-04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1599年的《航海全书》全面阐述中国科举制度。1657年的《英雄的美德》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宣传孔子哲人形象。到18世纪的《世界公民》称赞中国有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中国热的出现(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复兴B.适应了欧洲社会变革需要
C.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发展D.导致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初期,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太学的发展相对缓慢。到神宗之时,由于王安石的推动,太学取得较大发展。据记载,北宋太学初置时,大约百余人;神宗时增至2400余人;徽宗崇宁时达到高峰,人数一度达到3800余人。宋以前的太学,生员主要是各级官员的子弟,宋代的太学,基本凭考试升进,生员的来源范围扩大明显。太学在当时具有独特的地位,它对地方官学,乃至民办学校起到了导向作用。北宋不少太学生不畏强权,敢于上书直言,论列时政,如钦宗上台不久,太学生陈东就上书请求惩办蔡京、童贯等人,后来梁师成等获罪,与陈东上书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之,北宋太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划上了浓重的一笔。

——摘编自闰孟祥、贾明杰《宋代太学教育》

材料二   12世纪,欧洲开始出现大学。据统计,13世纪欧洲约有大学22所,16世纪已有80多所。当时,大学成为僧侣政治和行政权力、教权和主权并列的第三种力量,但它并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束缚。大学团体的正式成员都有表决权,参与决策校内事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有资格被选为校长。13世纪,教皇教令和大学法规已对课程内容有明确规定,如文学课程主要开设文法、修辞等“七艺”,天文学几乎限于历法和复活节日期的推算,神学课程为《意见集》和《圣经》等。中世纪大学吸收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成员,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他们之间通用拉丁语进行对话,不断地交流学识、探索科学。当时,教皇也准许某些名牌大学的教师在许多大学同时任教,学生有迁移权。

——摘编自张晓丹《试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太学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点并评价中世纪欧洲大学。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