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世界工厂”。19世纪中后期,德国利用煤化学的科学成就,开创并发展了合成化学技术,带动了合成纤维,制药、酸碱工业等行业的发是,人类进入合成化学时代和人工制品时代,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19世纪末,美国石油化工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完成石油化工对煤化工的取代,推动世界制造中心的第二次转移。二战后美国牢牢占据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科技群(核、生物、航空航天等)的中心位置。二战后的日本积极引进并利用各国技术之长,同时在美国的产业帮扶下,组成日本产品系列,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代美国,成为人们公认的世界制造中心。与此同时,韩国、东南亚、中国港、台及大陆的制造业也先后蓬勃发展,一些产业的发展水平直逼日本。第三次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不断深化。

——摘编自成其谦《世界制造中心辨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前两次世界制造中心相比,第三次世界制造中心的不同。谈谈你从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中获得的启示。
2024-06-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在《荷马史诗》中,奥德赛用木马计攻下特洛伊后选择与妻儿团聚。在但丁笔下,奥德赛最终选择探索未知的险境,他向同伴呐喊:“(我们)要在太阳的照耀下探寻那渺无人烟的世界……你们生来不是行尸走肉,而是要追寻美德和知识。”这一转变(       
A.彰显了驱散蒙昧的时代精神B.完善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C.弘扬了情理统一的启蒙精神D.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024-06-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3 . 1977年,党的十一大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继续贯彻革命外交路线”。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一变化(     
A.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B.适应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D.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2024-06-1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819年,英国议会通过《恢复兑换条例》,恢复纸币自由兑换黄金,同时允许金币、银币自由进出口。到1880年,德国、美国、法国等主要西方国家都采用金本位制,世界货币体系形成。这一体系的建立(     
A.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B.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C.解决了西方国家的贸易纷争D.推动了自由贸易政策的产生
2024-06-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04年1月,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称:现在世界上大约有3000种少数民族语言,然而,每隔一个月,丧钟就要为其中的一种鸣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B.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C.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D.落后国家急需文化转型
6 . 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全国大规模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著作。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规定由新成立不久的人民出版社统一承担马恩列斯著作的出版任务。各地图书馆设立了马恩列斯著作专架,方便工农兵读者按需索取。这些做法(     
A.适应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C.配合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运动D.建立了有效的新闻宣传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50年,我国贸易部决定中朝、中缅等边缘区居民可在一定限制内同邻国开展农副产品小额贸易,无须经贸易机关许可。1952年,边境小额贸易的进出口总值达428.1万元人民币。这表明当时中国(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B.力图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
C.坚持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外交政策发生战略性调整
2024-06-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重庆城市街道大规模的改建和都邮街广场的修建,战时重庆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构建了以都邮街广场为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重庆市人民政府通过修建都邮街广场,既重构了重庆城市空间,也方便了在都邮街广场举办重要的政治活动。随着街道的整修和都邮街广场的重修,重庆市人民政府还重新命名了原有城市街道,强化了重庆城市空间的政治特性。随后,“精神堡垒”纪念碑建成,“精神堡垒”广场成为战时重庆重要的政治集会场所。国民政府在此举办国民月会、庆典活动和纪念活动,使得这一城市广场充斥着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加速了广场政治空间的形成。应该讲,国民政府在“精神堡垒”广场举办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对于鼓舞民众的抗战热情、提高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谭刚《重庆城市广场政治空间的形成与抗战精神动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重庆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重庆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影响。
2024-06-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9 . 19世纪末,孙中山提出,中国应将农业生产与工业发展结合起来,“以农为经,以商为纬”,科学把握农工商之相互依存关系;“人事补天工”,大力兴修水利。这些观点(       
A.与传统民本思想相一致B.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践行了民生主义的思想D.擘画了农业现代化构想
2024-06-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朱熹认为,圣人与常人都拥有以仁义礼智为内容的天赋善性,彼此无异。圣人并非高高在上的存在,只是与普通人在“气质”方面存在差异。这一论断旨在(       
A.抨击社会趋利风气B.肯定人性本善理论
C.维护封建伦理秩序D.提高民众道德修养
2024-06-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